兴化论坛

  • 0523-8282 8008
  • 风雨兼程十六载,一路高歌写辉煌
搜索
猜你喜欢
楼主: 荒村一叟

刘来根的前半生(中篇小说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08: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四十七  又过年了
这个腊月好像比往年冷得多。腊月二十的那天刮了一天的东北风,傍晚时分风小了些,天空像铅一样地阴沉,就像是刚送走了丈夫的那张寡妇脸。刘来根意识到,这鬼天怕的是要落一场大雪了。没过多会儿灰暗的天空就飘起了雪花,开始时雪不大,稀稀拉拉的文质彬彬地随风漫舞着。后来越下越大,雪粒像是变成了雪团,沸沸扬扬地漫天飞舞,舍子门前那棵楝树的枯枝上瞬间就被白雪包裹起来。
用芦苇编成的那一扇舍子门,关死了也挡不住那一阵阵随风而入的飞雪。来根只好点起马灯,用已经捶熟了的稻草,细心地将那些可能钻进雪花的缝隙严严实实地堵塞起来。做完了这些,他就钻进被窝里看了好一会儿《水浒传》。当他看到“林冲雪夜上梁山”那一回时,还有了点儿英雄落魄的感慨。不过他后来又觉得那种感慨完全是牵强附会,他算得上是哪门子英雄?又不曾有哪个奸臣陷害他?
第二天早上,外面雪停了,可那扇舍子门却打不开了,他扽掉一把塞缝的稻草向外看,原来是门前堆了足有二尺深的雪,他知道不可能这一夜就下这么厚的雪,那是被风圈过来的。
天仍然阴着,还在刮着不算太大的东北风,看来一时半会不会放晴。打开门后他看到到处都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此情此景让刘来根突然记起《石头记》中两句词——“好一似食尽鸟投林,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远处的庄子上还没看到像往常那样炊烟缭绕,今天是社员们难得的一个假日,大人上不成工,孩子们也放了寒假,他(她)们会睡个懒觉,将一日三餐改为只吃两顿。男人们可以利用这段空档捶两把草搓些草绳留着家用,女人们要赶时间为家人准备过年穿的鞋子,省得在昏暗的油灯下飞针走线。
来根先将舍子门前清理出一方空地,然后又把通向水码头和通向舍子后面的小路上的雪铲除掉,舍子后面有个简易的茅缸,是用草毡子围着的一个破陶缸。来根做过了这些,就开始捶草,像往常那样,他要捶好了两把草才烧粥吃,因为一天只吃两顿,早饭不能吃得太早。天还不算冷,他今天计划要绞一条大索。
两天后,虽然天晴了,但又接连刮了三天西北风,太阳懒洋洋地照在未曾融化的积雪上发出剌眼的光。预示着更冷的寒流就要接踵而至。开始来的时候,队长曾答应过他,说大年三十他可以回庄子上过年,初一吃过中饭再过来。此时,来根最担心冻河,河一冻结实通往庄上的路就断了,那条靠人拉的渡船就会冻在河中央,到时候冰层打又打不开,冰上又不能走人,他就回不去了。那次小凤送来的米已经剩得不多了,如果一个人在舍子上过年,他就没东西吃了,果真那样,人家在庄上敬菩萨,他就在在田里“做菩萨”了(意谓不吃不喝)。
后来风停了,只隔了一夜,大河小河都冻得结结实实的。来根知道虽然此时已经到了四九,但看这架势恐怕这河不可能在三天五天里能化得开,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继续刮上两天北风,将河面上的冰层加厚到能跑人。那条靠拉渡的小河估计现在就已经差不多能跑人了,那条河既不宽,又是騃水,他最担心的靠近舍子的这条河,不容易冻结实,因为这条河不但稍宽阔些,而且是活水,有时河中心的水流还挺急,如果想在上面走人,就要天老爷再加一把力了。
因为腊月小,廿九的这一天就是除夕了。那天中午,来根想试探一下那条河是不是能让他走过去。他两手握着了一根撑船用的篙子,像空中走钢索的运动员那样小心翼翼地在河面上踏着小步往前走,那根篙子的作用倒并不是为了掌握平衡,只是为了万一掉进冰洞可以借助它爬出冰面。试探的结果让他很失望,河中心有三四米宽的地方只结了一层薄冰,人就是在上面滚也滚不过去。
他退回到舍子门前时,太阳已经偏了西,他知道小凤和莲丫头今天上午还是要上半天工的,以前几年都是这样,革命化的春节只放一天半假,年初一整天不上工。庄子的上空已经飘起了袅袅炊烟,这一天,大多数人家不煮中饭吃,都是早早地张罗起那顿盼了好久的年夜饭。庄子里传来了一阵锣鼓的声音,他知道,那是村里的干部给四属提前拜年,这是惯例,每年年三十的下午,都是要给烈军属们送一张“光荣人家”和几张宣传画的。自从他父亲张三的消息被确认后,他家也已经享受了十几年这样的殊荣了。
太阳在渐渐西沉,来根盼着与家人团圆的期望也越来越渺茫了。他想,如果没得特别的情况,小凤是肯定是要来一趟的,她应该晓得那条小河是可以走人的,到了这条河边,就是人过不来,也可以隔着河说几句话,看看人是不是还活着。
没过多久就看到从庄子里出来一个人,那人一边膀弯里挎着个大落子(竹篮),另一只手里还像是拎了样东西,此时的刘来根就好像是困在孤岛上的漂泊者突然看到来了一条救命的船向自己驶来。
四十八  除夕惊魂
来根站在舍子旁边的这条河边上,看到小凤走到了那条有渡船的小河时,一点也没迟疑就下了河,一会儿又从这边上了岸,看来那条小河冻得还挺结实,他也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两人隔河相望时,小凤说:“怎么啦?这条河没冻实?”
“可能是中间那一段水流急,只冻了薄薄的一层,我中午就准备回去了,试了几回不敢过。我估计你见我没回去肯定会要来的,我已经对着庄子望了半天了。”
“我倒是想早一点来的,没办法,我脱不了身。你知道吗,早上还作怪上了半天工呢。下午我又忙着炒了些蚕豆,好歹过一回年,孩子们平时又没什么东西吃。我在家里就估计到这条河不得过,要不你早回来了,我寻思着我来了总能想到点办法让我过去陪你过年,因此,我要将细伢们的晚饭弄好了才能来。”
“这么说,你现在都把他们安排好了?”
“全弄好了,连明天早上吃的圆子都搓好了放在筛子里。”
“不过,怕的你也没得办法过这条河,我看你还是将带来的东西放到冰面上,等会儿我甩一根细绳子过去将东西拉过来。”
后来,没费多少事,来根就将小凤带来的一小袋子米和那个装着二龙盆儿的篮子拉了过来。他跟仍站在对岸的小凤说:“好了,东西送来就没事了,你还是快回去陪细儿伢们吃年夜饭吧。”
小凤迟疑了一会儿,好像还不死心,她试探着往河中心挪着小步,她说:“让我再试试看,我没你身子重。”此时,来根突然想出了个主意,说:“在冰上走是肯定不行,太危险了,要不,你先等一下,我去拿根牵牛绳过来,你把绳子系在腰间躺在冰面上让我慢慢地往这边拖。”小凤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说::“快去拿,这办法肯定行,就是万一掉冰河里,你也能把我拖上岸。”
来根将两根牛绳接起来,甩了一头给她,她在腰间系好后还用双手抓紧绳子面向着来根俯卧在冰面上。拉着绳子的来根心想,千万不能掉下去, 要是那样的话,人就是淹不死也要冻出病来。当小凤被拖行到河中心时,他们担心的事到底还是发生了,一阵咯吱吱的脆响过后,小凤的身子就开始随着冰面下沉,小凤说:“快拉,要掉下去了!”来根这边一用力,小凤抓着绳子的手也加了把力,人就被拖过了那段薄冰区,幸好,后来有惊无险,冰下面漫上来的水只弄湿了她的两只棉裤脚子,有一只鞋子掉进了冰层下面。
惊魂甫定后,他们终于欣喜若狂地相聚到一起,算来他们已有二十多天没见过面了。一会儿,小凤的两只棉裤脚已经冻得硬棒棒的了,一只掉了鞋子的脚正冒着热气,从破袜子里露出来的脚后跟冻得像个紫茄子。他先是帮她脱掉那件打着补丁的棉裤、一只幸存的鞋子和一双潮袜子,让她坐到被窝里,然后再忙着淘米煮饭。烧火时,他一边顺带着烘烤棉裤脚子,一边问小凤:
“那二龙盆儿里是带的什么好吃的?”
“是半盆咸肉烧茨菇。”
“哪来的咸肉,给儿伢们留得多吗?”
“咸肉是妈妈从海里带回来的,前些日子庄上有人弄船到那边去买胡萝卜,她特地请人家带了二斤咸肉和一斤多粉丝过来,说让我过年时烧给孩子们吃,她知道我们没钱买。真难为她了,七十多岁的人了,我们没买过什么东西给她,还时常惦记着我们。茨菇还是自留地旁边的的那个水槽子里长的,就总共扒了四五斤,我一真没舍得吃。今天我将它们全部烧掉了,连汤夹水地烧了一小锅呢。我只带来了一小半,剩下的一大半我关照过莲丫头了,叫她们勻两顿吃,今天晚上吃一半,勻着明天中午再吃一顿。我来的时候已经淘好了四斤米,让莲丫头煮顿纯米饭给他们吃,我还照应她不能让几个弟弟一顿吃撑了,明天中午煮饭还不放胡萝卜,再煮一回纯的给他们吃。”
小凤背靠着舍子的土墙,只剩下一条单裤的下半身裹在被窝里,幸好那条贴身的千补万纳的旧单裤裤脚子短,没弄得湿。她对着烧火的来根,慢言慢语地说了这么多,让来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在心里说,我真是个没用的男人,这个家全靠这瘦小的女人支撑着。他用衣袖擦眼睛时,小凤又说:“你也别难过,我们家今年这个年过得还是不丑的,好多人家还不如我们呢,巷子东头的四婶妈告诉我说,她家什么也没买,晚上准备煮萝卜饭烧青菜汤。”
天渐渐地黑了,外面又刮起了风。庄子上传来稀稀拉拉的爆竹声。来根说:“我们家今年没敬菩萨?”
“敬过了,我请了一份素香纸,只买了两串小炮仗,没舍得买天天炮,大的要一角钱一个呢。敬的时候我还叫小春将炖熟了的咸肉先端到家神柜上供了一会儿。”
“不是说咸肉不作兴敬菩萨吗?”
“我寻思这年头菩萨也讲究不起来,有咸的总比没得好。”
四十九  除夕夜话
饭煮熟后,来根就将那用二斤米煮成的饭盛在舍子里的一个陶盆里,并将饭盆捂在小凤身旁的被窝里,他要腾锅子将那半盆茨菇烧肉热一热。他就只有这一口安在泥锅腔上的小铁锅,平时也用不着三锅两灶,煮萝卜饭时就用一只比牛眼睛大不了多少的洋瓷碗在饭锅里炖一点干咸菜,吃粥时就更简单了,只需将干咸菜用一点热米影汤烫一下就能就着喝几大碗。
饭菜都弄好了,小凤还没法从铺上起来,她的棉裤脚子一时半会烘不干。来根说:“你就坐在铺上吃,我把肉端到铺边上。”后来,他就坐在一个用稻草编成的蒲团上,小凤将盛好的一大碗米饭递给他,两个人就开始享用这顿丰盛的年夜饭了。
虽然那半盆咸肉烧茨菇里面并没多少肉,是茨菇唱主角,但那茨菇沾上了咸肉的腊香,简直就是一道人间美味。还有,那肉大都是肥膘,汤面上也漂浮上一层油,吃起来让人特别过瘾。来根不无感慨地说:“这海里人养的猪子杀出来的肉才是真正的猪肉,我们这里的猪肉简直就是狗肉,今年秋天开夜工脱粒跟队长一起碰头时,也称了二斤肉,烧了一锅子黄芽菜(这里习惯将大白菜叫黄芽菜),那汤里边一点油花子都看不到。”小凤说:“这个没办法比,人家那里粮食不是太紧张,猪子吃的是山芋胡萝卜,到了快出圈时还要喂上百斤大麦,这些东西在我们这里人还不够吃呢,哪个舍得拿去喂猪?猪子生在我们这里也是投错了胎,都是吃的粗糠和青草,到最后也是要挨一刀。”
没多会儿,两个人就将那二斤籼米煮的饭吃光了。他们没舍得将那半盆肉烧茨菇全吃掉,汤汤水水的留了大半碗,说是留着明天中午烧青菜吃。
晚上,他们坐在被窝里说了小半夜话。夫妻俩都穿着棉袄坐在铺的两头,被窝里脱掉棉裤的四条腿紧紧地挤压在一起。那张马灯就挂在铺旁边,不大亮,可能是有些日子没擦灯罩子了,小凤说:“你也太懒了,这灯罩子要两三天擦一回。”来根说:“我平时不大用,没风的时候都是点那个用墨水瓶儿做的柴油灯,有时候搓草绳还不点灯,人家瞎子不是也能搓绳吗?”后来,他们又说起了几个孩子的事,小凤先是从两个小的说起,她说:
“两个小的,虽然才上了一学期,但老师说他们学习挺认真,成绩还不丑,就是小春这小伙是个大厌皮,老师说他听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放了学就满庄飞,有时天黑了还在外面疯,我就愁他将来不成人,对不起他那死鬼老子。”说到这里她还擦回眼睛。
“他可能是成绩跟不上,对学习没兴趣,你放心,等我回去了,我会辅导督促他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你在家教他可能会好些。我什么都不懂,又忙,哪有工夫管到他。”
“队长说过了,到了春耕大生产时就弄人来换我回去用牛,在这里顶多还有两个月。”
后来小凤又谈到了大女儿莲丫头,她说:“丫头倒是挺懂事,天天跟着我上工,我叫她歇天把都不肯,她跟说:‘妈,下田混一天到底还能挣到三四角钱呢,去代销店里称盐差一分钱人家也不肯称给你。’前些日子,我想再卖掉些布票做件新褂子让她加在旧棉袄上过年,她说:“三个弟弟都不曾有一件新衣裳过年,你光为我做,他们会气胀的,还是别麻烦了,我去年做的那件加褂子还不曾破,拢拢再过个年(方言,意谓凑乎着再过个年),到了夏天你要替我做件新小褂子,我的那两件褂子太小了,勒在身上不好过,又难看。’你说这丫头多懂事。”
“我说过,这丫头像你。”
“我也寻思过了,天一热就想办法做两件换身褂子给她。这丫头发身早,过了年也才十五岁,已经像个大姑娘了,再将那小褂子勒在身上就要现原身了。”
“你那时发身也早,记得有一年夏天你跟桂珍子一起在河里洗澡,你们两个人虽然个子差不多高,但你的褂子一浸了水,两个小馒头就突显出来了,而桂珍子的胸部还不曾有动静,弄得那时我都不大好意思朝你望。”
“你的记性真好……哦,还是熄灯睡吧,我忙了一天,现在眼皮直打架。今天夜里是派到守岁闷声大发财的,你倒成了话唠了。”
“我有二十多天不跟人说话了,你来了我怎么熬得住。好吧,不说了。”他说着就吹熄了那张马灯,起身爬到小凤这头来。
小凤说:“你就睡那头算了,今晚又不作兴做那事。”
“管它作兴不作兴我都要跟你睡一头。”
后来,他们到底还是做了一回那事才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7 08: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五十  上庄过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是个滴水成冰的日子,小凤因为没得棉裤穿,还起不了床。来根先是烧了些热水,将小凤带来的斤把糯米粉烫了搓圆子。坐在铺头上的小凤说:
“昨天我还少带了样东西,过年时,每户人家分了半斤计划白糖,我倒是拿了些装在一个小瓶子里的,只可惜临来时忘记了。”
“这个不要紧,有圆子吃就不错了,搭点咸菜吃也挺好。”
过了会儿,小凤又说:“我们今天回家去跟儿伢们一起吃中饭吧?”
“那条冰河怎么过?”
“昨天我们都没想得到,其实是有更安全的办法过那条河的。你想想,如果将洋车上卸下两根人字木搁在河中心的薄冰上,人不是很容易在上面爬过去吗?”
“倒是的,我怎么就没想得起来。我真笨,昨天差点让你掉进冰河里。”
他们吃过了糯米圆子后,小凤的棉裤脚子也差不多烘干了。没费多少周折,他们就一前一后地在两根人字木上爬过了那条河。
在路上,小凤脚上穿的是一双来根的毛窝子,毛窝子是一种冬天穿的草鞋,那种草鞋是用稻草夹带着旧布条编织成的,虽然样子十分笨拙,但穿在脚上还是挺暖和的。两个人的穿着也完全不像是过年时的样子,来根的那件中式棉袄也不曾有机会换下来拆洗,上面布满了污垢,小凤的那条旧棉裤脚子上还被冰划破了一块,露出了里面的旧棉花。快进庄子时,来根说:“我们这样子倒真有点像是两个‘跑年账’的了。”(“跑年账”是旧时对过年时行乞者的一种雅称)。小凤说:“管它像什么,这年头,人家也好不到哪里去。”
家里,莲丫头正准备淘米煮中饭,见他们回来了,就说:“我已经拿了二斤米在淘箩里,本来是想再洗点胡萝卜放里面煮饭的,要不,再拿一斤?”小凤忙说:“别洗萝卜了,再拿二三斤米,煮顿白饭一家人一起吃。”
听莲丫头说,天蒙蒙亮时三个弟弟就出去拜年了,回来匆匆忙忙地吃过圆子后又出去了。说河南头的好几家还没跑到呢。估计马上就要回来了。
那年月,孩子们都板着指头盼过年,一来在家里能吃到点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二来可以成群结队在庄上一户不拉地拜一回年。孩子们拜年也跟讨饭差不多,每个人都在棉袄外面加一件缝着大口袋的套衫,五六个孩子簇到人家门口时,只需稍大一点领头的孩子说一声“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人家就会拿出些吃的东西出来打发他们,困难时期没什么好东西,每人能得到一小把炒蚕豆和一块小糖就算是没白跑了,有些家境既困难又小气的人家,抓一把炒米就把孩子们打发走了,那种用爆米花机爆出来的炒米,一斤米能做一箩筐呢。只有极少数沾亲搭故的人家才会用红纸包个一角钱的小红包给拜年的孩子,孩子的家长也会追问红包是哪家包的,等到这家孩子上门时也要回个封儿给人家。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是不好意思每家每户都去的,只是跟着大人去至亲长辈家拜年,去时可以得到一个五角至一元的红包。不过,那笔钱他们自己是无权支配的,要留着开学时缴学费。
一会儿,三个儿子就雀跃着回来了,虽然每人的袋子里全是鼓鼓的,但一把一把地掏出来后却发现没多少好东西,有几颗炒花生是其中的奢侈品。那时,花生太金贵了,就那点屁股大的自留地,粮食不够吃,哪舍得拿它种花生?
下午,隔壁的队长家有人在玩扑克牌赌小钱,来根也过去相了会儿斜头儿(这里将在牌场上看闲的人叫相斜头)。他们玩的是一种儿童扑克,只有普通扑克一半大,那时市面上买不到正规扑克牌。玩的人当中有队长和本队里的老会计,他们一年中也只有这一天可以公开地理直气壮地玩一回牌,平时要玩的话只能偷偷摸摸地躲起来。会计也姓陈,五十多岁了,叙起辈来还是小凤的一个远房叔子。
没相多会儿,来根就要走了,他对赌钱没兴趣,只是既然回来了不到队长家里来打个照面好像有点不尽人情。他刚要迈步出门时,传礼队长就对他说:“别忙走,再玩会儿,等会跟我们一起弄盅洒。”来根说:“不了,我还要下田,人字木还散在冰河上呢。”队长听了又说:“今天就别下田了,没得事,这冰河冻水的,哪个会去偷人字木?”
来根没在队长家喝酒,他知道那就是一句客气话,当不得真,但有了队长的“恩准”他也就没再往田里跑了,可以赖在家里过了一宿,他寻思,哪怕是夜里有人把洋车全拆了偷走也怪不到他,是队长叫他不去的。
五十一  后院起火
晚上,他们全家又在一起吃了顿纯米粥,这个年就算过过了,一整天三顿没吃代食品,也应该算是满足了。
他们刚要睡觉时,隔壁队长又来敲门,他对小凤说:“大队长家里杠了一天的闷丧,也不知道是为的什么事,这时候他婆娘存女还在家中哭,大队长叫我带信给你,请你去劝劝她。”
存女是小凤的一个表妹,是她舅舅家的小女儿,是从小凤婆奶奶那庄子上嫁过来的,平时跟小凤又处得好,队长明知道他们家杠丧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大队长在外面有了小路子,这事他一个大男人不好去劝,所以才想到小凤。小凤听了后只好跟来根说:“你们先睡,这大过年的杠丧没得好事,我可能一时半会回不来。”
小凤是到了小半夜时才回来的,她一身寒气钻进被窝后竟然不敢往来根身上靠,来根几次要将她的一双冷脚抱进怀中焐都被她挣脱了。来根问:“为的什么大事要在过年时杠丧?弄得几家都不安逸。”
“其实是二十八的那天晚上就开始杠了,算是年尾搭年头扛了二年了。因为是杠的闷丧,人家没发觉。”
“是跟张桂英的那事吧?”
“原来你晓得?”
“我是料想的,这是鼻涕流嘴里的事。”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腊月二十八的那天晚上,大队里召开了一次大、小队干部会,传达公社关于如何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指示。散了会后,张支书说还要和大队长商量点事,就把他留下来了,等到人都走了,她才悄悄地说:“今天老陈上我妈家去送节礼带丫头了,要到明天才有轮船回来。”这秦树勇听了这话自然心领神会,他知道她的娘家离这儿有四五十里路,是县城的郊区,她女儿在县城上中学,放了寒假后大多数时间住在婆奶奶那里。去时要乘下午班的小轮船,明天早上才有回头的船。他们在两个月前就重新搭上头了,这段时间正如胶似漆如火如荼着呢。碰到这等大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后来,他们就在黑暗中一前一后地进了张桂英的家,到铺上去商量如何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了。
这边存女见树勇很晚了还没回来,心里就嘀咕开了,这年三夜四的有多少工作要研究?莫不是两个人又旧情复燃?后来她又触起了一件事,下午看到那个叫陈宝春的龟搭头拎着好些东西往轮船码头上跑,心里就更加有了底。于是她便先去了一趟大队办公室,那个看仓库的老头告诉她会早就散了,然后就悄悄地走到支书家,院子的大门没锁,只是里面搭了个搭子,存女轻轻地一拨就开了。她不敢大张旗鼓地去去敲堂屋门,她也怕万一扑了空不好收场。她蹑手蹑脚地走到支书睡的那间东房窗户前,凝神屏气地听了会里面的动静。她听到了里面传出了一声声粗重喘息和床板发出的有节奏地吱吱呀呀的声音,分明是那两个人正在翻云覆雨雨激战正酣。当愤怒已极的她正想抬脚去跌那紧闭着的堂屋门时,理智又让她收回了那只脚,她不想闹得家边四邻都起来看热潮,那样的话这场闹剧就没法收场了。再说,万一里面那个埋头苦干着的风流男人不是她家秦树勇呢?人家支书头绪大,不一定会吊死在他这一棵树上。想到这里,她就轻轻地敲下窗户低声地骂道:“秦树勇你这逼养的真不要脸,有多少工作要研究,还要‘研究’到人家铺上去?”她这样做是试探性的,如果里面的男人不是她的丈夫,那婆娘一定会反问她要找哪个。里面静了一会儿后,树勇就从里面出来了,当他正要随手关门时,她却一闪身挤进了门,嘴里正想说:“我倒要看看这个骚东西怎么有脸将人家男人往家里拉的?”没等她把这句话说出口,秦树勇的一只大手就捂住了她嘴,将她半拖半抱地拉了出来,他低声地对她说:“千万别吱声,都怪我不好,有话回家说。”
小凤将这些情况说完了后才觉得身上有了点暖和气,睡在床那头的来根又问:“这种事就怕你去也解决不了吧?”
“还好,存女差不多被我劝得消了气了。我到了她家,树勇就把我拦在院子里,对我说‘姐,都怪我麻木(方言:轻浮、任性、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思),她已经两天不吃了,没办法才请你过来的,让你们过个年都不得安逸。’后来我坐到存女的铺边上,听她说了事情的经过,我先是将她表扬了一番,我说:‘还好,你这事处理得不丑,庄上人还都不曾晓得,如果你将事情闹得嘣开来就不好收场了。我看,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你再这样哭哭啼啼地跟他怄气,庄上人迟早会晓得真相的。既然他们被你当场捉住了,你还没撕破他们的脸,他们心里也会有数的,我估计今后再也不会藕断丝连了。再说,你还要为树勇想想,他跟她好肯定是那婆娘先勾引他的,她比他大七八岁呢,她身上除了多了点肉哪有什么吸引男人的地方?’我说到这里,存女插话说:‘姐,你这话就说错了,萝卜青菜各有喜爱,他以前跟她好的时候还在外面摆过方子呢,说他就喜欢那婆娘的一身的骚劲。’我说:‘外面的传言,你最好别听,现在有人巴不得你把这些丑事张扬出去呢,庄上想当干部的人多呢。我前些日子还听人说,公社里可能打算要将那婆娘调上去当妇联副主任呢,她如果真的调上去了,这庄上的支书就是树勇当了,将来你家的儿子和女儿都有机会被安排进社办工厂上班。所以你千万不能任性毁了他们的前途。再说了,他们就是今后还有关系,只要瞒得好做得不离谱,你也要忍着点,这种事对男人来说是件上风事,过去有钱的、做官的哪个没得几房婆娘?后来存女对我说:‘姐,你放心,我要跟他闹的话,前天晚上就闹开了,我就是心里想不开,你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我听你的。’你说,我这事处理得还算漂亮吧?”
“太漂亮了,你这水平真能当妇女主任了。”来根由衷地表扬了她一句。她心里很受用。
五十二  人不如牛
旧历新年过了没几天,天气就很快地回了暖,本来过年时的那场寒流就有点来得迟,因为去年是闰的七月,过年时已经立过春了,按常理应该是个暖年。
一转眼,正月就过去了,像这种早三春的年份,农历的二月里就要过清明了,一年一度的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刘来根的这段流放的日子也差不多要熬到尽头了。
一个晴朗的午后,支书张桂英和大队长秦树勇到这里来“视察”了一回,虽然这块边远的飞地也是他们的领地,但一整个冬天没见他们来过。第二天,生产队长王传礼也来了,他在舍子里向来根布置了接下来的一些具体任务,他说:
“昨天晚上大队里召开了干部会,会上张支书还说你这一匡田管得不丑,看起来没脱过水。她要队里马上组织劳力将这片寒沤田先耕翻过来。”
“这么说,我就要准备回去用牛了?”
“她说的是先用人工拉犁,你忘了吧?那一年都是过了清明节牛才出槽下田的,这些寒沤田年年都是人拉犁耕翻的。”
“噢,我还以为是今年牛要提前出槽呢。”来根是想早点离开这里,队长说的这些情况他也是知道的,去年这时候他还为拉犁的人扶过好几天犁把呢。
“我今天来呢,是想跟你商量一下,你再在这里坚持半个把月,除了管好田里不脱水,还要替队里扶几天犁,我明天就派三个劳力过来,他们只管出力拉犁,其余就由你负责。这样你也能多拿点工分。”
“这样好是好,我以前也做过,牛拉与人拉是一个理,不难,就是我这老寒腿今年老抽筋,不晓得下了水个吃得消冻?这样吧,先试试看,如果真的吃不消你再换人。”
第二天,队长就撑了条船将耕田用的犁送过来了,还带来了三个拉犁的女劳力。三个人中有两个姑娘,还有一个是刚从外庄嫁过来的新媳妇。拉犁用的粗索和牛绳来根这里有,不用带。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人们还没脱掉棉袄棉裤,有时,早晨寒沤田的水面上还结着一层薄冰。好在这一天还不算太冷,田里也没结冰,阳光明媚,就是有点儿北风,让人伸不开手脚。那两个姑娘一个叫春红一个叫小毛,春红已经二十岁出了头,去年婆家要带人,她爹妈不曾肯,说家里没劳力,要留在家里再挣一年工分,那个叫小毛的还没定亲,只比莲丫头大了两岁,因为爹妈身体不好,十五岁时就跟那些大妇女干重活计了。两个姑娘去年都拉过田,她们知道不过就是光着脚下水的这一阵感觉水有点咬人,等腿脚冻麻木了适应了就不觉得有多难受了,而且她们来时在家里就将棉裤换成了夹裤,便于将裤管卷到膝盖上面。那个新来的小媳妇从来没做过这活计,她娘家那里地势高,没这种寒沤田,她是听说干这活能拿到双倍的工分才跟着来的。
为了鼓励士气,队长第一个卷起裤管下了水,来根和两个姑娘也跟着下了水,不一会儿,四个人又不约面同地上了田埂跺着脚,都说,这水太“烫”人了。不过,只过了一会儿,他们第二次下水后就没再上田岸,三个人在前面拉着犁,来根在后面扶着犁梢,与用牛耕田不同的是,扶犁的那个人手中少了根牵牛的绳。
后来,那个叫巧英的新媳妇到底没下得成水,倒也不是她没决心,主要是因为她下身穿的那件棉绒裤实在没办法卷上来。队长只好对正左右为难着的她说:“算了,你回去吧,我替你拉一上午,吃过中饭我再安排别人来。”本来他是想示范一下,然后就洗脚回家的。
他们拉过了几圈后,拉犁的人出了力,身上也有了些暖气,腿脚也麻木了,这一关就算过了。不过,没出多少大力气的来根身上还是凉兮兮的。
下午,队长没来,换了个人竟然是小凤。来根问:“怎么叫你来了,找不到青年人了吗?”小凤说:“是我自己要来的,吃过中饭后,我听队长说要找个人换巧英,我就说:‘前几年也拉过田,就让我去吧。’队长还跟我说了句玩笑话,他说:‘也好,你家里照应好了,晚上就不要回来了,正好替来根哥焐焐脚。”(这里的习俗是夫妻们平时同床不共枕,都是颠倒着睡,所以习惯将另一半叫焐脚的)。过了年,小凤就是四十五岁的人,那时的人老得快,到了这种年纪也差不多算是个老太婆了,如果不是她自告奋勇想挣这份大工分,队长不会叫她干这种既费力气又挨冻的活儿的。
幸好,小凤套上了拉犁的绳鞭后在水田里还跑得挺稳当,再加上春红和小毛又是拉田的老手,让扶犁的来根也觉得比牛拉犁还顺溜些。他想,人倒底是高级动物,虽然没有牛那么大的蛮力,但人有灵巧劲。不过,现在好像人不值钱,反过来牛却很金贵,干部们舍不得让牛提前出槽耕田,怕把牛冻伤了,就是因为牛太贵了,一头好牛要值六七百元钱呢,那时一斤籼稻国家的收购价格只有八九分钱,如果生产队里死了一条牛,那就是一次巨大的损失,要影响到全队人的收入。而人呢,就是死掉三个五个也无关大局。说来说去,还是中国的人太多了。
来根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跟前面拉犁的人开点玩笑。他会用驱赶牛的术语喊一声:“欧,妨人!”需要停下来时就喊两声:“噢,噢!”(妨人是一句骂牛的话,意谓妨人精)
歇气的时候,他们只是将腿子在泥水里简单地洗一下,裤管也不往下放,坐到舍子里面弯一会儿腿子。因为是在棉裤里捂了一个冬天,三个女人的腿子都像夏天里的城里女人那样雪白粉嫩,让来根这个过了五十岁的小老头都觉得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了些反应。于是他便问小凤:“收工后还回去吗?”小凤不置可否地答道:“我来时,莲丫头已经上工了,没照应她,怕的是还要回去。”坐在旁边的春红插话说:“这么远的路,婶妈你还跑回去做什么?反正明天还要来,我们回去后替你跟莲丫头说一声就好了。”小凤听了就说:“也好,我在这里歇歇,你们替我带个信把莲丫头,叫她记着晚上将鸡窝门关好了,别让黄鼠狼将两只老母鸡拖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1 15: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五十三  绿肥搬家
第二天早上,队长又来了一回,看到他们昨天耕得调调适适的三亩多水田,挺满意。春红姑娘问他:“队长,我们冻得要死,你准备一天给我们记多少工分?”队长说:“耕得好,不漏间,一亩田十二分你们四个人分,来根是技术工要稍微多一些。”她们算算都觉得工分不少,这闲档妇女做杂工每天只有六七分工,挨点冻还是值得的。于是,她们跟来根说:“我们上午不歇气,反正坐下来也冷,今天争取完成四亩田。”
第三天下午歇气的时候,四个人的腿子都已经皴裂开了,来根好一些,两个姑娘皮肤嫩,大白腿上布满了裂纹,有的正在往外面冒血珠儿。小凤皴得也不轻。不过,对她们来说这些情况一点儿也不稀奇,年年春天都这样,你想,一双捂了一个冬天的白腿子,一下子就成天地在泥浆中行走,又是太阳晒又是冷风吹的能不皴吗?看她们这样,来根便爱怜地问她们:“明天还能坚持吗?要不晚上跟队长说一下,换一班人来?”春红说:“没事,去年还皴得更厉害些呢,没办法,就生的这个命,再坚持两天看看,如果腿肿起来了就歇气。”来根知道,再严重一点腿子就会变肿,晚上睡觉就必须用旧布将腿子裹起来,否则冒出来的血会弄脏了被子。他还知道,最难受的是在重新下水的那一刻,那种钻心般的疼痛是会让人刻骨铭心的。幸好,到了第五天后接连下了两天雨,让她们得到了一次休整,坚持到了最后。
来根卷铺盖回家的那天,河边的柳树已经绿意盎然,桃花开得正艳,不过,舍子门前的那棵苦楝树还未绽放出新叶。接替来根的人还是去年在这里看管洋车的那个老头,那人也不过比来根大了五六岁,因为有严重的气管炎,惧寒,家里人怕他冬天死在舍子里没人知道才让来根去替换他的。天暖了便无需担心他的安全了,因为隔三差五就有人去那里干活,而且,队长每天也会在他的领地里转上一圈的。
春耕生产的第一台戏就是绿肥大搬家,耕、沤栽早稻的田。那时,化肥工业才刚刚起步,虽然各地兴办了一批小化肥厂,生产那种叫“碳酸氢氨”的土化肥,但产量也有限,按计划分到生产队里根本没法满足需要。因此,那些年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除了人畜粪便等农家肥,就靠队里种植的绿肥。
绿肥是一种越冬作物,大都于秋后套种在上年的棉花田里,冬天,收摘过棉花后,留着棉花秸秆给绿肥挡风御寒,到早春时才去拔掉。这里种植的绿肥品种土名叫黄花草,学名叫苜蓿,开黄花。去过苏南的人都知道,那里种植的绿肥开的是紫红色的花,叫红花草,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紫云英。
早稻一般是栽在绿肥田里,因为早稻移栽时麦子还没有成熟,麦田的后茬只能栽中、晚稻。所谓绿肥搬家就是先要将田里的绿肥全部剐起来搬运到田头,然后再用船运到麦田的田头窖泥塘,作中、晚稻的基肥。窖泥塘(这里习惯叫翻草塘)是绿肥搬家中的一项最繁重的农活,操作时必须先将泥塘里的河泥全部翻出塘外,然后再将绿肥均匀地拌进河泥中,让其腐烂发酵。由于原先塘里的河泥大都已经干涸(有的是还是去年秋天罱上来的),必须先要用水化开并用耙子反复地将其揉成烂泥,这里又是粘土,风干了的土块就像是一块块半干的砖坯,因此,这种活儿是特别费时费力的。一天干下来,晚上睡在铺上总觉得膀子酸疼得没处搁。
虽然这样,但翻草塘的劳力还是清一色的妇女,因为男劳力要罱泥和挑泥(栽早稻的田里要施一交白河泥)。翻草塘又是一项计件的活儿,按泥塘的土方量计算工分,没法磨洋工,队长不愁你不把吃奶的力气拿出来。他只要时不时地检查一回质量就行了。妇女们一般都是三四个人一起翻一个泥塘,塘与塘之间你追我赶一天到晚都不歇气。
小凤的这个小组也是四个人,就是她们一起拉犁的三个人加上莲丫头。莲丫头是第一年干这种重活,一开始队长是安排她跟几个老年妇女一起去剐绿肥的,她嫌工分小,说,两天也抵不到翻一天草塘。再加上小毛那姑娘一顿劝,她说:“我也是十五岁就干这活儿了,莲丫头肯定能行,人家不要她,就叫她跟我们一起做,我们可以照顾她点儿。”小凤就说:“也好,就让她跟着干几天,不行的话就少分点工分给她。”后来,她们翻好两个塘分工分时,小凤说要少给点莲丫头,春红和小毛都说:“莲丫头虽然人小力气单点儿,但她肯卖力不偷懒,干得不比我们少,工分应该大家平分。”
因为是整天跟泥浆打交道,翻草塘的人比拉犁更容易皴腿子。常言道:“春风裂石头,不带帽子裂额头。”几天后,莲丫头的两条腿上布满了横七竖八的血道子,每天晚上都要在腿子上搽一遍歪歪油才能睡得着觉(歪歪油是一种廉价的装在蛤蜊壳子里的护肤品,其主要成分是医用凡士林)。不过,她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绿肥搬家结束。使小凤感到欣慰的是今年终于能有三个人拿大工分了,或许今年年终分配时能分得一点余粮钱,不再当超支户。
五十四  风流队长
翻草塘结束的那天晚上,春红气呼呼地来找小凤,说是要找队长杠丧。她说:“我刚才在陈会计那里查过了这几天的工分,这队长也太欺侮人了,你知道吗,香丫头那个组每天都比我们多三四分工呢。”
莲丫头听了就说:“这也太不公平了吗?那几个人上工比我们晚,白天还歇几回气,凭什么工分还比我们多?妈,你应该去问问传礼叔,会不会弄错了?”
小凤说:“这事我早知道了,你们别不服气,就是去找他也说不出个什么名堂来,他会说工分是按土方多少算的,人家翻的塘比我们大。”
说到塘大塘小,春红就更来了气,她说:“我就更想不通了,分给她们塘是大一些,可那几个塘都是冬天里才攉上去的泥,是烂的,我们翻的塘全是去年的陈货,比大一点的塘更费力气。凭什么叫我们天天啃硬骨头还没人家工分多?”
“想不通就再慢慢细想想,你说,怎么就这么巧,分给她们翻的塘为什么天天都是好翻的大塘?还有,队长在田里转一圈后总是要到她们那边去帮会儿忙?可一回也没帮过我们呢?”
听到这话,春红好像也有点醒悟过来了:“噢,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到有人说传礼这人现在也变坏了,莫不是他是在想香丫头的心事?”
“何止是在‘想’,听人家说去年冬天就上了手了。不过,没凭没据的事情人家做得你说不得,你们姑娘家在外面可别瞎说。还是回去歇着吧,别找麻烦惹事。”
说到这里,春红就就再也没话说了。
香丫头是本队个子最高的女人,她的男人也姓王,叫王传法,是王传礼的一个本家兄弟。个子不高,跟香丫头站在一起时还比婆娘矮半头。去年冬天也上大型河工上去挑了三个多月河,香丫头就在家里带着一儿一女过日子。虽然这个高个子弟媳妇还比王传礼小五六岁,但她一开始可不是王传礼的目标,他的目标还真的是他的隔壁邻居小凤,他不喜欢那种大洋马的类型,却偏偏在心里喜欢上了娇小灵巧的隔壁嫂子。
王传礼虽然也当了七八年的队长,但在这方面没经验,以前他家婆娘贞莲子没得病时,他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现在的他已经跟打光棍差不多了,那婆娘连风都吹得倒,哪经得住他如狼似虎地折腾?他想,此时如果再不找个把相好的,这干部真的让他白当了。因此,当刘来根将铺盖搬到田里时,他就开始盘算着如何将小凤弄到手。他先是悄悄地给了她一大瓶点灯的柴油,后来队里死掉了一条老牛,在分牛肉时又故意地多称了二斤多给她。给柴油的那一回小凤倒是一直没往歪处想,只当是是对他家的一点小照顾,毕竟两家是紧邻。多分了二斤多牛肉虽然也算不得是什么大事,那时牛肉与猪肉同价,何况还是杀的一条死牛,但这次还是让小凤有了些警觉,他这样做倒底是为了什么?因此,她一直没敢将这事告诉来根,只是带了些牛肉给他。
几天后,小凤心中的謎团终于解开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凌晨,小凤正在厨房里烧早饭,孩子们都还没起床,巷子里静悄悄地没一个人。虽然冬天里无需要起早上工,但她们家人口多,一大锅子粥不容易沤得稠和,因此,小凤每天都要起个早更头。
过了会儿,小凤就听到有人在敲大门,她以为是队长要跟她安排今天的活计,开门一看,果然是王伟礼。在院子一角的厨房里,他递给她一个纸包,软软的,分明是一块布料。那年月,男人给女人送这么重的一份礼,其意图是不言自明的,于是她便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也没什么意思,就是看到你穿的那条裤子上补丁撂着补丁,怕的是有好些年不添新衣裳了,昨天在公社里开会,顺便替你在供销社里买了件裤子料,是中长纤维的,能穿好几年呢。”
“噢,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真想不到,我这么大岁数的一个人,还有干部惦记着我。我更没想到原来你王传礼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过,你看错人了,我就是冻死也不会收你的东西!你快拿走,不然的话,等天亮了我送给你家贞莲子,你不怕把她气死你就丢这里。”她的一番义正词严让队长彻底地断了念想,连忙语无伦次打起招呼来:
“对不起,怪我不好,你别生气,我这就拿走,千万不能让贞莲子晓得。”说着就拿起东西要走。
小凤见他这样,觉得既好气又好笑,于是就说:“你放心,你拿走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就当没得这回事。”
后来,小凤听到了他的脚步声向着巷子东头走去了,便知道他是去了香丫头的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4 10: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五十五  四夏大忙
人民公社时期的四夏,就是指的是夏收、夏种、夏管、夏分。其实最累人的活儿只有两夏,即夏收夏种,所有的越冬作物要收割脱粒晒干扬净,该上缴国家征购任务的麦子要及时晒干扬净送到粮站,口粮和种粮也要晒干入库。麦子收割后要先将窖好的泥渣挑到田里作基肥,然后再上水耕田栽秧。那时,除了村里有一台几个生产队合用的抽水机,其它的所有农活全靠人工。麦子要一把一把地用镰刀割起来,秧苗要一棵一棵栽到田里。因此,这段时间里队里的干部都是在天还未亮时就在巷子里大喊大叫地驱赶社员上工,有时晚上还要到场上去开夜工拭把(即用人工脱粒,将麦子一把一把地往碌碡上掼打)。
在四夏大忙中,女劳力的活儿还比男人们繁重得多。因为栽秧和割麦这些弯腰撅腚的活儿全都是由妇女们来完成的。男人们只做些罱泥、挑泥、挑渣、挑麦把和挑秧苗等不大需要弯腰的活儿。虽然这里的男人都会割麦(他们都没栽过秧),但他们都挺油条,谁也不肯去跟妇女一起去割麦,队长也拿他们没办法。
相对来说,刘来根的活儿倒不是太苦,他是牛把式,天天跟在牛屁股后面耕三四亩田。不过,他同样要起更头带晚作,因为他要为小凤和莲丫头磨镰刀。女人割麦男人磨刀是这里的约定俗成。为了让自家的女人少费点力气,男人们都会在磨刀上下功夫,他每天早晨和中午都要磨两个人用的镰刀,特别是莲丫头是第一年学割麦,细膀子哪有大人有力气,更加需要有一把锋利的镰刀。
如果不是得了什么大病,队长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在家无故歇工的。有的人实在坚持不住就只能装病,在铺上躺上一天。装病的那天是不能上自留地上干私活的,被队长看到了就要罚工分。这时候,自留地也是有许多活儿要做的,麦子收上来后,大都要栽一点山芋,刚栽的山芋要连续浇好几天水才能醒棵,这些活儿只能在夜里摸黑去干。
下雨天也闲不下来,家家都要支石磨磨麦子。每年到了这时候,上年的口粮计划家家都吃光了,队里会安排每人六十斤麦子作夏接秋的口粮。一开始分的是元麦,那种麦因为产量极低,又特别难吃,现在早就没人种了,但那时生产队里每年都要种一些,专门分给社员作口粮,一来是因为元麦成熟早,能早一点让过去正在度春荒的饥民吃到新麦,二来也是因为用那种麦当口粮经济实惠,连麦皮也能混在糁子里煮粥吃。那年月是度命要紧,哪顾到好吃不好吃?
磨麦子用的石磨不是家家都要有,来根家就有一副祖传的石磨。在农村中还不曾有粉碎机的那些年,天一下雨上不成工时总会有邻居上门借磨子磨粮食。于是,巷子里就会成天地响着单调的嗡嗡声。如果碰到好几天不下雨,那种声音会一直响到深夜,没办法,再累再瞌睡也要将分的麦子磨成糁子,总不能用清水煮麦子吃。元麦还可以将其磨成一种叫“粯子”的食材,“粯子”其实就是磨得更粗一点的麦碴子,可以用来煮干饭吃,味道有点像用高粱米煮成的饭,挺熬饥。就是吃不起,没那么多麦子够那样地挥霍。
四夏大忙期间,因为是青黄不接,没什么代食品吃,靠分的那点麦子又不够吃,社员家家都是一天只吃三顿麦糁子粥。绿肥搬家时还能从田里偷偷地带一些黄花草回来煮顿干饭吃,现在是什么也没有了,会过日子的人家还存着一点胡萝卜干子,大多数人家没有,只能天天喝粥。需要改善生活时,就用麦糁子擀一顿格钉吃,格钉是用元麦糁子做成的一种手擀面,由于糁子太粗,擀出来的面条比筷子还粗些,长度只有两寸多,像一根根铁匠打成的铁钉。
到了小麦登场后,情况会好些,可以用石磨将小麦磨成一种叫连麸倒的面粉,麦子中所有的麸皮全留在里面,不知道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全麦粉是不是跟它是同一个概念。用小麦连麸倒擀成的面条要比格钉细长些,吃时加点辣椒豆瓣酱是农村困难时期的一道美食。不过,那样吃法太费粮食了,一般人家舍不得经常吃。
莲丫头在去年跟着妈妈栽了几天秧,今年就成了正式的栽秧工。而且出手不凡,栽得并不比大人慢,甚至还比那些栽了几十年秧的老手栽得调适、好看。因为她妈妈是庄上出了名的栽秧能手,大家就说是名师出高徒。这里过去衡量女人有没有能耐通常有两个标准,一是看她会不会栽出一手好秧,二是要会做得一手娴熟的针线活儿。
在栽秧的季节里,来根还要起得更早些,因为栽秧的人要起很大更头下田拔秧,大都是摸着黑往田里跑。家里的男人要起来煮早饭,到了天亮时还要给栽秧的人送早饭。通常是用一只大一些的搪瓷缸子送点粥到田头上,女人们洗下手站在水田里就将那粥喝掉了。刘来根每天给小凤母女俩送过一盆粥后,还先要将三个上学的孩子一个个地叫起来吃早饭。然后才牵牛下田。
有一天夜里,队长家的闹钟坏了,下半夜就将女人们喊下田去拔秧,那天又正好是个没得月亮的黑星夜,害得小凤在一个灌溉水槽里摔了个大跟头,那一跤摔得可不轻,被人拉起来后觉得腰眼里好像灌了铅似的不能动弹,莲丫头只好回家喊爸爸。后来,还是来根拎了张马灯过来将她扶回家的。
五十六  队长家事
小凤被来根扶到铺上后,就听到来根在大门口遇到了队长,来根先是说小凤跌伤了,现在腰眼不能动,他要请半天假撑船替她去出去看。
传礼说:“没事,你去吧,我替你耕半天田。”
“家里还没钱。”
“你写一张付一元钱的条子给我批一下,到会计那里去拿。”
离这里五六里远的一个小庄子上有个祖传的骨伤科先生,农忙时,到那里的病人络绎不绝,做一次关节复位再加一张膏药只收一元钱。到了那里时,小凤是在来根搀扶着走上岸的,神奇的是那位长胡子老先生只是在背后抱着她转了两下,小凤就觉得疼痛减轻了许多,后来又在她的腰部贴了一张膏药,并嘱咐她说:“你这个跟头跌得不轻,腰里一下子就掉下了三个算盘珠儿,现在凑是凑上去了,你回去起码还要歇上三五天才能做大活计。”
那天下午,是个闷风气暖的大晴天,庄子上寂静得听不到一点声音。躺在铺上的小凤老是觉得心里有点烦躁不安,一天比一天热了,答应给莲丫头添两件换身褂子的事还不曾落实,往年大忙结束后队里会搞一次夏季预分,到时工分做得多的人家能分到二三十元钱,今年她们家工分不算少,不知道能不能分到点钱?
她正在七思八想时,就听到了从院子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和咳嗽的声音,原来是隔壁的贞莲子过来看她了。过了一会儿,贞莲子就气喘吁吁走到她睡的房间里。
“怎么弄的?这么不巧,跌得这么重,现在还疼吗?”
“不动不疼,凑上去了,就是腰里有点酸。你来,就坐铺边上。”小凤拍了拍床桄边子,贞莲子便仄着身子坐下了。
贞莲子跟小凤的岁数差不多,不知是什么原因,竟然得上了这痨病,现在已经被折磨得像个老太婆了,说生活吧,她家吃的要比小凤家好得多,当干部的人家总比普通社员家要宽裕些。
“你知道吗?传礼现在在外面也有小路了。”贞莲子难得有机会与人说说这些私房话,这些年她跟小凤处得不丑,于是便细声细语地打开了话匣子。
“不会吧,你别瞎想,他一向都是个规矩人。”
“以前是规矩的,现在也不规矩了。我知道你是在瞒着我,一个队里的,怎么会不晓得?老实告诉你吧,去年冬天就搭上香丫头那婆娘了。”
“你怎么晓得的?是他自己告诉你的?”
“他没瞒我。”
这情况小凤还真的没想到,这王传礼也太老实了,这事情也能告诉婆娘?她想到如果那一次她糊里糊涂地收下那件裤子料,这婆娘还会将她当人看吗?
“你不曾跟他杠?”
“一开始我倒是想跟他杠的,后来仔细一想,我没必要计较他那些事了,我还能过几天?我已经跟死人差不多了,他还正在力头上,人家当干部的自家婆娘健健康康地还在外面嫖呢,他为什么就不能找个把相好的。”
听到这里,小凤忍不住地笑着说:“真没想到你还这么大方。我可从来没听说过。”
“不怕你笑话我,其实他做这事还是我撺哄的(方言,怂恿的意思),有一次他压在我身上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事后,我跟他说:‘你这人真诨荡(方言,窝囊的意思),也当了这么多年的干部,我都这样了,你就没本事在外面找个把人?’打那以后我就发现他开始动了心思。后来,我怕他在外头瞎找,破坏人家家庭,就又跟他说:‘千万不能去勾搭正经人家的婆娘,人家顾名声,弄得脚大脸丑的让庄上人笑话。’”
“这么说,香丫头还是你给他牵的线?”
“我是提悟过他的,我说:‘以前秦树勇在我们队里当会计时,你那个本家兄弟明明知道他家婆娘跟会计好,还是和孤佬儿称兄道弟地玩朋友,你去找你那弟媳妇,她肯定不会‘黄’你,再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来,将来你照顾他家一点也不算是帮了外人。就是到了哪一天我走了,你们还能明里暗里地伙着过。’你说,我这样提悟他说得对不对?”
原来是这样,小凤不得不佩服起这婆娘用心良苦了。于是她便说:“经你这一提悟,后来他们果然就好上了?”
“一开始还不曾,他好像不大欢喜香丫头,不知道是嫌她生得粗正还是嫌她名声不好?我告诉你你可别见气,他老是在我面前夸你好,说你贤惠,懂理,人还生得标致,看得出来他是想过你的心事的。我跟他说过:‘你别黄鼠狼想吃天鹅肉,空头心事别瞎想,人家是个正经人,你是绝对勾搭不上的。’后来他就断了念想。”
“你瞎说,他哪会看上我,我比香丫头大好几岁呢。”
“我说过,你别见气,就当是我瞎想的,反正事情已经过去了,他现在跟那婆娘热乎着呢。有时成夜宿在她家。”
“传法在家里他也敢去?”
“他们夫妻俩不睡一张铺,男将跟儿子睡在东房里,婆娘跟女儿睡西房。在这方面,传法那人不问,外面还有人说他是二哼子呢。”
“哦,这么说是宝塔倒在井里了。”
那天,两个人拉呱话一直拉到太阳快要落山,因为小凤要挣扎着起来为一大家人煮晚饭,贞莲子才踏着碎步回了家。
五十七  黄金搭档
第二天天还没亮,王传礼的大嗓门又一家一家一户地喊人下田拔秧。小凤也从铺上拗起身来说也要同莲丫头一起下田,来根说:“人家先生照应你歇三五天呢,你才歇了一天就要去栽秧,成天地弯着腰,你吃得消?还是再歇一天吧,别舍不得那点工分了,万一再弄伤了,花了钱人还受罪。”后来她就又说要起来烧早饭,来根说:“算了吧,还是我来,你就再享一天福吧。”她说:“起惯了更头,睡不着。于是二个人都起来了,一个人煮早饭,一个人洗昨天换下来的衣服,平常日子,这些脏衣服要等到从田里回来吃过中午饭才有空洗。
没多会儿天就亮了。来根牵牛下田时顺便给莲丫头带了一大洋瓷缸子粥,他今天耕田的地方就在秧田旁边,顺路。三个儿子吃过了也一起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难得闲下来的小凤正翻出一件旧夹布袄出来,想替莲丫头改一件能脱单穿的小褂子,那是她很早以前穿过的,因为嫌小就在箱子底下压了许多年,是花格子布做的,还有七成新,她寻思着,如果将里子拆掉,光用面子改一件小褂子可能正合莲丫丫的身。
这时,她看到存女急急忙忙地进了她家大门。存女说:“姐,知道你闪了腰歇在家里,我想请你帮个忙,今天公社里有几个大干部要到这里来检查工作,说是要准备什么现场会,有四五个大干部要在这里吃顿饭。张支书要我在家里忙饭招待他们,现在,树勇已经将东西都买回来了,说还要再逮一只鸡,你说,这急急霍忙的,我一个人怎么弄得过来?不晓得你能不能过去帮我烧烧火?反正我是会叫树勇开工分条子给你的”
“这个没事,烧火、杀鸡我都会,这可是个美差呢,不要出大力气还能拿到工分,你天天喊我我都去。还有,要鸡子的话,我家倒是有一只不大肯生蛋的老母鸡,就是已经放出去了不晓得能不能逮得住?”
“这样更好,省得又要通庄去找,你快抓把麦子出来喂它们,我来逮。”后来没费多少周折那只肥嘟嘟的老母鸡就被存女抓到手中。
小凤笑笑说:“你真不简单,像个叉鸡贼了。看这样子,你平时可没少逮人家的鸡。”小凤知道,自从那次捉奸的风波过去后,她跟张桂英支书已经和平共处了一些日子了,为了报答她的宽宏大量,支书也没少照顾她们家,凡是村里到了客全是在她家招待,不但使她少晒些太阳,还经常能尝到些平时难得吃到的荤腥,一年下来,估计还会给她补助上千工分。
到了她家,两个人就忙着烧水杀鸡、㓾鱼、择菜。她们不在一个生产队,平时难得见面。因此,他们一边忙着一边还谈着家常。存女说:“姐,你知道吗?今天支书的男人陈宝春也要回一趟家呢?他现在是公社里的挂桨机船上的驾驶员了,书记、社长上哪儿都是他接送。”
“哦,怪不到我看到大队里划小差船的换了人,原来他是调到公社里去了。”陈宝春从江西回来后,大队里正好办了一条苫着棚子的小差船,船不大,只能乘三四个人,一个人划着双桨,比用篙子撑船快得多。这样的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个庄子都有,那时还不曾办得起挂桨船,村里主要干部出门开会就用这种船接送。人说夫荣妻贵,陈宝春可是妻荣夫贵,他一到家就先在村里划差船。现在又被调上了公社开挂桨,看来张桂英这婆娘本事还真不小。
十点多钟时,张支书和秦树勇一起陪同公社领导们进了屋,其实他们很早就到了,已经乘着挂桨船在田里转过一圈了。连开船的陈宝春一共来了四个人,除了一把手沈书记还有华社长和王部长。常言道,宰相门下七品官,陈宝春虽然是到自己的家,但也要算是一个来客,平时,不管到了哪个村,村干部们也被将他奉为上宾,一口一个“陈师傅”的恭维不暇。
沈书记是刚从外面调过来的,五十岁左右,谢了顶的脑门上亮堂堂的。华社长曾在这里蹲过几年点,那时张桂英还是村里的二把手,村里曾有过传言说他和大队长张桂英关系不一般。王部长就是曾在这里当过几年支书的王成,他现在可是公社人武部的部长,同时还兼着这个东北片的片长。他们来的目的是要在这里召开一个四夏工作现场会。这个片里的五个小庄子四夏工作进度快,质量好,特别是陈家大队成绩突出,他们的夏粮不但增了产而且还率先完成了今年夏粮入库任务。公社党委经研究决定三天后在这里召开一个有全体大、小队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现场会,激励一下后进单位,为四夏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吃饭时,秦树勇家的那张八仙桌人没坐满,来客四个人加上村里的三个主要干部才七个人,开始时陈会计还不肯坐,说他要帮着端菜,后来还是华社长说:“一起吃吧,锅上不是还有两个人吗?由她们端。”菜的品种不多,但实惠,光是那只老母鸡就盛了两大海碗,另外还有鱼肉蛋和几样时鲜蔬菜,全都是用粗瓷大碗装得带了尖。几杯洋河大曲下了肚,沈书记当场就表扬起这个大队里的工作,说他们班子团结,成绩显著,支书、大队长是一对黄金搭档。张桂英红着脸说:“书记你快别这样说,我们不过就是按照领导的布置做了些本职工作。谈不上有多少成绩。如果有成绩也是上级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大家哈哈大笑,满屋子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10: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四十七  又过年了
这个腊月好像比往年冷得多。腊月二十的那天刮了一天的东北风,傍晚时分风小了些,天空像铅一样地阴沉,就像是刚送走了丈夫的那张寡妇脸。刘来根意识到,这鬼天怕的是要落一场大雪了。没过多会儿灰暗的天空就飘起了雪花,开始时雪不大,稀稀拉拉的文质彬彬地随风漫舞着。后来越下越大,雪粒像是变成了雪团,沸沸扬扬地漫天飞舞,舍子门前那棵楝树的枯枝上瞬间就被白雪包裹起来。
用芦苇编成的那一扇舍子门,关死了也挡不住那一阵阵随风而入的飞雪。来根只好点起马灯,用已经捶熟了的稻草,细心地将那些可能钻进雪花的缝隙严严实实地堵塞起来。做完了这些,他就钻进被窝里看了好一会儿《水浒传》。当他看到“林冲雪夜上梁山”那一回时,还有了点儿英雄落魄的感慨。不过他后来又觉得那种感慨完全是牵强附会,他算得上是哪门子英雄?又不曾有哪个奸臣陷害他?
第二天早上,外面雪停了,可那扇舍子门却打不开了,他扽掉一把塞缝的稻草向外看,原来是门前堆了足有二尺深的雪,他知道不可能这一夜就下这么厚的雪,那是被风圈过来的。
天仍然阴着,还在刮着不算太大的东北风,看来一时半会不会放晴。打开门后他看到到处都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此情此景让刘来根突然记起《石头记》中两句词——“好一似食尽鸟投林,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远处的庄子上还没看到像往常那样炊烟缭绕,今天是社员们难得的一个假日,大人上不成工,孩子们也放了寒假,他(她)们会睡个懒觉,将一日三餐改为只吃两顿。男人们可以利用这段空档捶两把草搓些草绳留着家用,女人们要赶时间为家人准备过年穿的鞋子,省得在昏暗的油灯下飞针走线。
来根先将舍子门前清理出一方空地,然后又把通向水码头和通向舍子后面的小路上的雪铲除掉,舍子后面有个简易的茅缸,是用草毡子围着的一个破陶缸。来根做过了这些,就开始捶草,像往常那样,他要捶好了两把草才烧粥吃,因为一天只吃两顿,早饭不能吃得太早。天还不算冷,他今天计划要绞一条大索。
两天后,虽然天晴了,但又接连刮了三天西北风,太阳懒洋洋地照在未曾融化的积雪上发出剌眼的光。预示着更冷的寒流就要接踵而至。开始来的时候,队长曾答应过他,说大年三十他可以回庄子上过年,初一吃过中饭再过来。此时,来根最担心冻河,河一冻结实通往庄上的路就断了,那条靠人拉的渡船就会冻在河中央,到时候冰层打又打不开,冰上又不能走人,他就回不去了。那次小凤送来的米已经剩得不多了,如果一个人在舍子上过年,他就没东西吃了,果真那样,人家在庄上敬菩萨,他就在在田里“做菩萨”了(意谓不吃不喝)。
后来风停了,只隔了一夜,大河小河都冻得结结实实的。来根知道虽然此时已经到了四九,但看这架势恐怕这河不可能在三天五天里能化得开,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继续刮上两天北风,将河面上的冰层加厚到能跑人。那条靠拉渡的小河估计现在就已经差不多能跑人了,那条河既不宽,又是騃水,他最担心的靠近舍子的这条河,不容易冻结实,因为这条河不但稍宽阔些,而且是活水,有时河中心的水流还挺急,如果想在上面走人,就要天老爷再加一把力了。
因为腊月小,廿九的这一天就是除夕了。那天中午,来根想试探一下那条河是不是能让他走过去。他两手握着了一根撑船用的篙子,像空中走钢索的运动员那样小心翼翼地在河面上踏着小步往前走,那根篙子的作用倒并不是为了掌握平衡,只是为了万一掉进冰洞可以借助它爬出冰面。试探的结果让他很失望,河中心有三四米宽的地方只结了一层薄冰,人就是在上面滚也滚不过去。
他退回到舍子门前时,太阳已经偏了西,他知道小凤和莲丫头今天上午还是要上半天工的,以前几年都是这样,革命化的春节只放一天半假,年初一整天不上工。庄子的上空已经飘起了袅袅炊烟,这一天,大多数人家不煮中饭吃,都是早早地张罗起那顿盼了好久的年夜饭。庄子里传来了一阵锣鼓的声音,他知道,那是村里的干部给四属提前拜年,这是惯例,每年年三十的下午,都是要给烈军属们送一张“光荣人家”和几张宣传画的。自从他父亲张三的消息被确认后,他家也已经享受了十几年这样的殊荣了。
太阳在渐渐西沉,来根盼着与家人团圆的期望也越来越渺茫了。他想,如果没得特别的情况,小凤是肯定是要来一趟的,她应该晓得那条小河是可以走人的,到了这条河边,就是人过不来,也可以隔着河说几句话,看看人是不是还活着。
没过多久就看到从庄子里出来一个人,那人一边膀弯里挎着个大落子(竹篮),另一只手里还像是拎了样东西,此时的刘来根就好像是困在孤岛上的漂泊者突然看到来了一条救命的船向自己驶来。
四十八  除夕惊魂
来根站在舍子旁边的这条河边上,看到小凤走到了那条有渡船的小河时,一点也没迟疑就下了河,一会儿又从这边上了岸,看来那条小河冻得还挺结实,他也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两人隔河相望时,小凤说:“怎么啦?这条河没冻实?”
“可能是中间那一段水流急,只冻了薄薄的一层,我中午就准备回去了,试了几回不敢过。我估计你见我没回去肯定会要来的,我已经对着庄子望了半天了。”
“我倒是想早一点来的,没办法,我脱不了身。你知道吗,早上还作怪上了半天工呢。下午我又忙着炒了些蚕豆,好歹过一回年,孩子们平时又没什么东西吃。我在家里就估计到这条河不得过,要不你早回来了,我寻思着我来了总能想到点办法让我过去陪你过年,因此,我要将细伢们的晚饭弄好了才能来。”
“这么说,你现在都把他们安排好了?”
“全弄好了,连明天早上吃的圆子都搓好了放在筛子里。”
“不过,怕的你也没得办法过这条河,我看你还是将带来的东西放到冰面上,等会儿我甩一根细绳子过去将东西拉过来。”
后来,没费多少事,来根就将小凤带来的一小袋子米和那个装着二龙盆儿的篮子拉了过来。他跟仍站在对岸的小凤说:“好了,东西送来就没事了,你还是快回去陪细儿伢们吃年夜饭吧。”
小凤迟疑了一会儿,好像还不死心,她试探着往河中心挪着小步,她说:“让我再试试看,我没你身子重。”此时,来根突然想出了个主意,说:“在冰上走是肯定不行,太危险了,要不,你先等一下,我去拿根牵牛绳过来,你把绳子系在腰间躺在冰面上让我慢慢地往这边拖。”小凤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说::“快去拿,这办法肯定行,就是万一掉冰河里,你也能把我拖上岸。”
来根将两根牛绳接起来,甩了一头给她,她在腰间系好后还用双手抓紧绳子面向着来根俯卧在冰面上。拉着绳子的来根心想,千万不能掉下去, 要是那样的话,人就是淹不死也要冻出病来。当小凤被拖行到河中心时,他们担心的事到底还是发生了,一阵咯吱吱的脆响过后,小凤的身子就开始随着冰面下沉,小凤说:“快拉,要掉下去了!”来根这边一用力,小凤抓着绳子的手也加了把力,人就被拖过了那段薄冰区,幸好,后来有惊无险,冰下面漫上来的水只弄湿了她的两只棉裤脚子,有一只鞋子掉进了冰层下面。
惊魂甫定后,他们终于欣喜若狂地相聚到一起,算来他们已有二十多天没见过面了。一会儿,小凤的两只棉裤脚已经冻得硬棒棒的了,一只掉了鞋子的脚正冒着热气,从破袜子里露出来的脚后跟冻得像个紫茄子。他先是帮她脱掉那件打着补丁的棉裤、一只幸存的鞋子和一双潮袜子,让她坐到被窝里,然后再忙着淘米煮饭。烧火时,他一边顺带着烘烤棉裤脚子,一边问小凤:
“那二龙盆儿里是带的什么好吃的?”
“是半盆咸肉烧茨菇。”
“哪来的咸肉,给儿伢们留得多吗?”
“咸肉是妈妈从海里带回来的,前些日子庄上有人弄船到那边去买胡萝卜,她特地请人家带了二斤咸肉和一斤多粉丝过来,说让我过年时烧给孩子们吃,她知道我们没钱买。真难为她了,七十多岁的人了,我们没买过什么东西给她,还时常惦记着我们。茨菇还是自留地旁边的的那个水槽子里长的,就总共扒了四五斤,我一真没舍得吃。今天我将它们全部烧掉了,连汤夹水地烧了一小锅呢。我只带来了一小半,剩下的一大半我关照过莲丫头了,叫她们勻两顿吃,今天晚上吃一半,勻着明天中午再吃一顿。我来的时候已经淘好了四斤米,让莲丫头煮顿纯米饭给他们吃,我还照应她不能让几个弟弟一顿吃撑了,明天中午煮饭还不放胡萝卜,再煮一回纯的给他们吃。”
小凤背靠着舍子的土墙,只剩下一条单裤的下半身裹在被窝里,幸好那条贴身的千补万纳的旧单裤裤脚子短,没弄得湿。她对着烧火的来根,慢言慢语地说了这么多,让来根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在心里说,我真是个没用的男人,这个家全靠这瘦小的女人支撑着。他用衣袖擦眼睛时,小凤又说:“你也别难过,我们家今年这个年过得还是不丑的,好多人家还不如我们呢,巷子东头的四婶妈告诉我说,她家什么也没买,晚上准备煮萝卜饭烧青菜汤。”
天渐渐地黑了,外面又刮起了风。庄子上传来稀稀拉拉的爆竹声。来根说:“我们家今年没敬菩萨?”
“敬过了,我请了一份素香纸,只买了两串小炮仗,没舍得买天天炮,大的要一角钱一个呢。敬的时候我还叫小春将炖熟了的咸肉先端到家神柜上供了一会儿。”
“不是说咸肉不作兴敬菩萨吗?”
“我寻思这年头菩萨也讲究不起来,有咸的总比没得好。”
四十九  除夕夜话
饭煮熟后,来根就将那用二斤米煮成的饭盛在舍子里的一个陶盆里,并将饭盆捂在小凤身旁的被窝里,他要腾锅子将那半盆茨菇烧肉热一热。他就只有这一口安在泥锅腔上的小铁锅,平时也用不着三锅两灶,煮萝卜饭时就用一只比牛眼睛大不了多少的洋瓷碗在饭锅里炖一点干咸菜,吃粥时就更简单了,只需将干咸菜用一点热米影汤烫一下就能就着喝几大碗。
饭菜都弄好了,小凤还没法从铺上起来,她的棉裤脚子一时半会烘不干。来根说:“你就坐在铺上吃,我把肉端到铺边上。”后来,他就坐在一个用稻草编成的蒲团上,小凤将盛好的一大碗米饭递给他,两个人就开始享用这顿丰盛的年夜饭了。
虽然那半盆咸肉烧茨菇里面并没多少肉,是茨菇唱主角,但那茨菇沾上了咸肉的腊香,简直就是一道人间美味。还有,那肉大都是肥膘,汤面上也漂浮上一层油,吃起来让人特别过瘾。来根不无感慨地说:“这海里人养的猪子杀出来的肉才是真正的猪肉,我们这里的猪肉简直就是狗肉,今年秋天开夜工脱粒跟队长一起碰头时,也称了二斤肉,烧了一锅子黄芽菜(这里习惯将大白菜叫黄芽菜),那汤里边一点油花子都看不到。”小凤说:“这个没办法比,人家那里粮食不是太紧张,猪子吃的是山芋胡萝卜,到了快出圈时还要喂上百斤大麦,这些东西在我们这里人还不够吃呢,哪个舍得拿去喂猪?猪子生在我们这里也是投错了胎,都是吃的粗糠和青草,到最后也是要挨一刀。”
没多会儿,两个人就将那二斤籼米煮的饭吃光了。他们没舍得将那半盆肉烧茨菇全吃掉,汤汤水水的留了大半碗,说是留着明天中午烧青菜吃。
晚上,他们坐在被窝里说了小半夜话。夫妻俩都穿着棉袄坐在铺的两头,被窝里脱掉棉裤的四条腿紧紧地挤压在一起。那张马灯就挂在铺旁边,不大亮,可能是有些日子没擦灯罩子了,小凤说:“你也太懒了,这灯罩子要两三天擦一回。”来根说:“我平时不大用,没风的时候都是点那个用墨水瓶儿做的柴油灯,有时候搓草绳还不点灯,人家瞎子不是也能搓绳吗?”后来,他们又说起了几个孩子的事,小凤先是从两个小的说起,她说:
“两个小的,虽然才上了一学期,但老师说他们学习挺认真,成绩还不丑,就是小春这小伙是个大厌皮,老师说他听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放了学就满庄飞,有时天黑了还在外面疯,我就愁他将来不成人,对不起他那死鬼老子。”说到这里她还擦回眼睛。
“他可能是成绩跟不上,对学习没兴趣,你放心,等我回去了,我会辅导督促他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你在家教他可能会好些。我什么都不懂,又忙,哪有工夫管到他。”
“队长说过了,到了春耕大生产时就弄人来换我回去用牛,在这里顶多还有两个月。”
后来小凤又谈到了大女儿莲丫头,她说:“丫头倒是挺懂事,天天跟着我上工,我叫她歇天把都不肯,她跟说:‘妈,下田混一天到底还能挣到三四角钱呢,去代销店里称盐差一分钱人家也不肯称给你。’前些日子,我想再卖掉些布票做件新褂子让她加在旧棉袄上过年,她说:“三个弟弟都不曾有一件新衣裳过年,你光为我做,他们会气胀的,还是别麻烦了,我去年做的那件加褂子还不曾破,拢拢再过个年(方言,意谓凑乎着再过个年),到了夏天你要替我做件新小褂子,我的那两件褂子太小了,勒在身上不好过,又难看。’你说这丫头多懂事。”
“我说过,这丫头像你。”
“我也寻思过了,天一热就想办法做两件换身褂子给她。这丫头发身早,过了年也才十五岁,已经像个大姑娘了,再将那小褂子勒在身上就要现原身了。”
“你那时发身也早,记得有一年夏天你跟桂珍子一起在河里洗澡,你们两个人虽然个子差不多高,但你的褂子一浸了水,两个小馒头就突显出来了,而桂珍子的胸部还不曾有动静,弄得那时我都不大好意思朝你望。”
“你的记性真好……哦,还是熄灯睡吧,我忙了一天,现在眼皮直打架。今天夜里是派到守岁闷声大发财的,你倒成了话唠了。”
“我有二十多天不跟人说话了,你来了我怎么熬得住。好吧,不说了。”他说着就吹熄了那张马灯,起身爬到小凤这头来。
小凤说:“你就睡那头算了,今晚又不作兴做那事。”
“管它作兴不作兴我都要跟你睡一头。”
后来,他们到底还是做了一回那事才睡的。
五十  上庄过年
大年初一的早上是个滴水成冰的日子,小凤因为没得棉裤穿,还起不了床。来根先是烧了些热水,将小凤带来的斤把糯米粉烫了搓圆子。坐在铺头上的小凤说:
“昨天我还少带了样东西,过年时,每户人家分了半斤计划白糖,我倒是拿了些装在一个小瓶子里的,只可惜临来时忘记了。”
“这个不要紧,有圆子吃就不错了,搭点咸菜吃也挺好。”
过了会儿,小凤又说:“我们今天回家去跟儿伢们一起吃中饭吧?”
“那条冰河怎么过?”
“昨天我们都没想得到,其实是有更安全的办法过那条河的。你想想,如果将洋车上卸下两根人字木搁在河中心的薄冰上,人不是很容易在上面爬过去吗?”
“倒是的,我怎么就没想得起来。我真笨,昨天差点让你掉进冰河里。”
他们吃过了糯米圆子后,小凤的棉裤脚子也差不多烘干了。没费多少周折,他们就一前一后地在两根人字木上爬过了那条河。
在路上,小凤脚上穿的是一双来根的毛窝子,毛窝子是一种冬天穿的草鞋,那种草鞋是用稻草夹带着旧布条编织成的,虽然样子十分笨拙,但穿在脚上还是挺暖和的。两个人的穿着也完全不像是过年时的样子,来根的那件中式棉袄也不曾有机会换下来拆洗,上面布满了污垢,小凤的那条旧棉裤脚子上还被冰划破了一块,露出了里面的旧棉花。快进庄子时,来根说:“我们这样子倒真有点像是两个‘跑年账’的了。”(“跑年账”是旧时对过年时行乞者的一种雅称)。小凤说:“管它像什么,这年头,人家也好不到哪里去。”
家里,莲丫头正准备淘米煮中饭,见他们回来了,就说:“我已经拿了二斤米在淘箩里,本来是想再洗点胡萝卜放里面煮饭的,要不,再拿一斤?”小凤忙说:“别洗萝卜了,再拿二三斤米,煮顿白饭一家人一起吃。”
听莲丫头说,天蒙蒙亮时三个弟弟就出去拜年了,回来匆匆忙忙地吃过圆子后又出去了。说河南头的好几家还没跑到呢。估计马上就要回来了。
那年月,孩子们都板着指头盼过年,一来在家里能吃到点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二来可以成群结队在庄上一户不拉地拜一回年。孩子们拜年也跟讨饭差不多,每个人都在棉袄外面加一件缝着大口袋的套衫,五六个孩子簇到人家门口时,只需稍大一点领头的孩子说一声“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人家就会拿出些吃的东西出来打发他们,困难时期没什么好东西,每人能得到一小把炒蚕豆和一块小糖就算是没白跑了,有些家境既困难又小气的人家,抓一把炒米就把孩子们打发走了,那种用爆米花机爆出来的炒米,一斤米能做一箩筐呢。只有极少数沾亲搭故的人家才会用红纸包个一角钱的小红包给拜年的孩子,孩子的家长也会追问红包是哪家包的,等到这家孩子上门时也要回个封儿给人家。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是不好意思每家每户都去的,只是跟着大人去至亲长辈家拜年,去时可以得到一个五角至一元的红包。不过,那笔钱他们自己是无权支配的,要留着开学时缴学费。
一会儿,三个儿子就雀跃着回来了,虽然每人的袋子里全是鼓鼓的,但一把一把地掏出来后却发现没多少好东西,有几颗炒花生是其中的奢侈品。那时,花生太金贵了,就那点屁股大的自留地,粮食不够吃,哪舍得拿它种花生?
下午,隔壁的队长家有人在玩扑克牌赌小钱,来根也过去相了会儿斜头儿(这里将在牌场上看闲的人叫相斜头)。他们玩的是一种儿童扑克,只有普通扑克一半大,那时市面上买不到正规扑克牌。玩的人当中有队长和本队里的老会计,他们一年中也只有这一天可以公开地理直气壮地玩一回牌,平时要玩的话只能偷偷摸摸地躲起来。会计也姓陈,五十多岁了,叙起辈来还是小凤的一个远房叔子。
没相多会儿,来根就要走了,他对赌钱没兴趣,只是既然回来了不到队长家里来打个照面好像有点不尽人情。他刚要迈步出门时,传礼队长就对他说:“别忙走,再玩会儿,等会跟我们一起弄盅洒。”来根说:“不了,我还要下田,人字木还散在冰河上呢。”队长听了又说:“今天就别下田了,没得事,这冰河冻水的,哪个会去偷人字木?”
来根没在队长家喝酒,他知道那就是一句客气话,当不得真,但有了队长的“恩准”他也就没再往田里跑了,可以赖在家里过了一宿,他寻思,哪怕是夜里有人把洋车全拆了偷走也怪不到他,是队长叫他不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5 10: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五十一  后院起火
晚上,他们全家又在一起吃了顿纯米粥,这个年就算过过了,一整天三顿没吃代食品,也应该算是满足了。
他们刚要睡觉时,隔壁队长又来敲门,他对小凤说:“大队长家里杠了一天的闷丧,也不知道是为的什么事,这时候他婆娘存女还在家中哭,大队长叫我带信给你,请你去劝劝她。”
存女是小凤的一个表妹,是她舅舅家的小女儿,是从小凤婆奶奶那庄子上嫁过来的,平时跟小凤又处得好,队长明知道他们家杠丧的原因,无非就是因为大队长在外面有了小路子,这事他一个大男人不好去劝,所以才想到小凤。小凤听了后只好跟来根说:“你们先睡,这大过年的杠丧没得好事,我可能一时半会回不来。”
小凤是到了小半夜时才回来的,她一身寒气钻进被窝后竟然不敢往来根身上靠,来根几次要将她的一双冷脚抱进怀中焐都被她挣脱了。来根问:“为的什么大事要在过年时杠丧?弄得几家都不安逸。”
“其实是二十八的那天晚上就开始杠了,算是年尾搭年头扛了二年了。因为是杠的闷丧,人家没发觉。”
“是跟张桂英的那事吧?”
“原来你晓得?”
“我是料想的,这是鼻涕流嘴里的事。”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腊月二十八的那天晚上,大队里召开了一次大、小队干部会,传达公社关于如何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指示。散了会后,张支书说还要和大队长商量点事,就把他留下来了,等到人都走了,她才悄悄地说:“今天老陈上我妈家去送节礼带丫头了,要到明天才有轮船回来。”这秦树勇听了这话自然心领神会,他知道她的娘家离这儿有四五十里路,是县城的郊区,她女儿在县城上中学,放了寒假后大多数时间住在婆奶奶那里。去时要乘下午班的小轮船,明天早上才有回头的船。他们在两个月前就重新搭上头了,这段时间正如胶似漆如火如荼着呢。碰到这等大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
后来,他们就在黑暗中一前一后地进了张桂英的家,到铺上去商量如何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了。
这边存女见树勇很晚了还没回来,心里就嘀咕开了,这年三夜四的有多少工作要研究?莫不是两个人又旧情复燃?后来她又触起了一件事,下午看到那个叫陈宝春的龟搭头拎着好些东西往轮船码头上跑,心里就更加有了底。于是她便先去了一趟大队办公室,那个看仓库的老头告诉她会早就散了,然后就悄悄地走到支书家,院子的大门没锁,只是里面搭了个搭子,存女轻轻地一拨就开了。她不敢大张旗鼓地去去敲堂屋门,她也怕万一扑了空不好收场。她蹑手蹑脚地走到支书睡的那间东房窗户前,凝神屏气地听了会里面的动静。她听到了里面传出了一声声粗重喘息和床板发出的有节奏地吱吱呀呀的声音,分明是那两个人正在翻云覆雨雨激战正酣。当愤怒已极的她正想抬脚去跌那紧闭着的堂屋门时,理智又让她收回了那只脚,她不想闹得家边四邻都起来看热潮,那样的话这场闹剧就没法收场了。再说,万一里面那个埋头苦干着的风流男人不是她家秦树勇呢?人家支书头绪大,不一定会吊死在他这一棵树上。想到这里,她就轻轻地敲下窗户低声地骂道:“秦树勇你这逼养的真不要脸,有多少工作要研究,还要‘研究’到人家铺上去?”她这样做是试探性的,如果里面的男人不是她的丈夫,那婆娘一定会反问她要找哪个。里面静了一会儿后,树勇就从里面出来了,当他正要随手关门时,她却一闪身挤进了门,嘴里正想说:“我倒要看看这个骚东西怎么有脸将人家男人往家里拉的?”没等她把这句话说出口,秦树勇的一只大手就捂住了她嘴,将她半拖半抱地拉了出来,他低声地对她说:“千万别吱声,都怪我不好,有话回家说。”
小凤将这些情况说完了后才觉得身上有了点暖和气,睡在床那头的来根又问:“这种事就怕你去也解决不了吧?”
“还好,存女差不多被我劝得消了气了。我到了她家,树勇就把我拦在院子里,对我说‘姐,都怪我麻木(方言:轻浮、任性、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思),她已经两天不吃了,没办法才请你过来的,让你们过个年都不得安逸。’后来我坐到存女的铺边上,听她说了事情的经过,我先是将她表扬了一番,我说:‘还好,你这事处理得不丑,庄上人还都不曾晓得,如果你将事情闹得嘣开来就不好收场了。我看,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你再这样哭哭啼啼地跟他怄气,庄上人迟早会晓得真相的。既然他们被你当场捉住了,你还没撕破他们的脸,他们心里也会有数的,我估计今后再也不会藕断丝连了。再说,你还要为树勇想想,他跟她好肯定是那婆娘先勾引他的,她比他大七八岁呢,她身上除了多了点肉哪有什么吸引男人的地方?’我说到这里,存女插话说:‘姐,你这话就说错了,萝卜青菜各有喜爱,他以前跟她好的时候还在外面摆过方子呢,说他就喜欢那婆娘的一身的骚劲。’我说:‘外面的传言,你最好别听,现在有人巴不得你把这些丑事张扬出去呢,庄上想当干部的人多呢。我前些日子还听人说,公社里可能打算要将那婆娘调上去当妇联副主任呢,她如果真的调上去了,这庄上的支书就是树勇当了,将来你家的儿子和女儿都有机会被安排进社办工厂上班。所以你千万不能任性毁了他们的前途。再说了,他们就是今后还有关系,只要瞒得好做得不离谱,你也要忍着点,这种事对男人来说是件上风事,过去有钱的、做官的哪个没得几房婆娘?后来存女对我说:‘姐,你放心,我要跟他闹的话,前天晚上就闹开了,我就是心里想不开,你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我听你的。’你说,我这事处理得还算漂亮吧?”
“太漂亮了,你这水平真能当妇女主任了。”来根由衷地表扬了她一句。她心里很受用。
五十二  人不如牛
旧历新年过了没几天,天气就很快地回了暖,本来过年时的那场寒流就有点来得迟,因为去年是闰的七月,过年时已经立过春了,按常理应该是个暖年。
一转眼,正月就过去了,像这种早三春的年份,农历的二月里就要过清明了,一年一度的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刘来根的这段流放的日子也差不多要熬到尽头了。
一个晴朗的午后,支书张桂英和大队长秦树勇到这里来“视察”了一回,虽然这块边远的飞地也是他们的领地,但一整个冬天没见他们来过。第二天,生产队长王传礼也来了,他在舍子里向来根布置了接下来的一些具体任务,他说:
“昨天晚上大队里召开了干部会,会上张支书还说你这一匡田管得不丑,看起来没脱过水。她要队里马上组织劳力将这片寒沤田先耕翻过来。”
“这么说,我就要准备回去用牛了?”
“她说的是先用人工拉犁,你忘了吧?那一年都是过了清明节牛才出槽下田的,这些寒沤田年年都是人拉犁耕翻的。”
“噢,我还以为是今年牛要提前出槽呢。”来根是想早点离开这里,队长说的这些情况他也是知道的,去年这时候他还为拉犁的人扶过好几天犁把呢。
“我今天来呢,是想跟你商量一下,你再在这里坚持半个把月,除了管好田里不脱水,还要替队里扶几天犁,我明天就派三个劳力过来,他们只管出力拉犁,其余就由你负责。这样你也能多拿点工分。”
“这样好是好,我以前也做过,牛拉与人拉是一个理,不难,就是我这老寒腿今年老抽筋,不晓得下了水个吃得消冻?这样吧,先试试看,如果真的吃不消你再换人。”
第二天,队长就撑了条船将耕田用的犁送过来了,还带来了三个拉犁的女劳力。三个人中有两个姑娘,还有一个是刚从外庄嫁过来的新媳妇。拉犁用的粗索和牛绳来根这里有,不用带。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人们还没脱掉棉袄棉裤,有时,早晨寒沤田的水面上还结着一层薄冰。好在这一天还不算太冷,田里也没结冰,阳光明媚,就是有点儿北风,让人伸不开手脚。那两个姑娘一个叫春红一个叫小毛,春红已经二十岁出了头,去年婆家要带人,她爹妈不曾肯,说家里没劳力,要留在家里再挣一年工分,那个叫小毛的还没定亲,只比莲丫头大了两岁,因为爹妈身体不好,十五岁时就跟那些大妇女干重活计了。两个姑娘去年都拉过田,她们知道不过就是光着脚下水的这一阵感觉水有点咬人,等腿脚冻麻木了适应了就不觉得有多难受了,而且她们来时在家里就将棉裤换成了夹裤,便于将裤管卷到膝盖上面。那个新来的小媳妇从来没做过这活计,她娘家那里地势高,没这种寒沤田,她是听说干这活能拿到双倍的工分才跟着来的。
为了鼓励士气,队长第一个卷起裤管下了水,来根和两个姑娘也跟着下了水,不一会儿,四个人又不约面同地上了田埂跺着脚,都说,这水太“烫”人了。不过,只过了一会儿,他们第二次下水后就没再上田岸,三个人在前面拉着犁,来根在后面扶着犁梢,与用牛耕田不同的是,扶犁的那个人手中少了根牵牛的绳。
后来,那个叫巧英的新媳妇到底没下得成水,倒也不是她没决心,主要是因为她下身穿的那件棉绒裤实在没办法卷上来。队长只好对正左右为难着的她说:“算了,你回去吧,我替你拉一上午,吃过中饭我再安排别人来。”本来他是想示范一下,然后就洗脚回家的。
他们拉过了几圈后,拉犁的人出了力,身上也有了些暖气,腿脚也麻木了,这一关就算过了。不过,没出多少大力气的来根身上还是凉兮兮的。
下午,队长没来,换了个人竟然是小凤。来根问:“怎么叫你来了,找不到青年人了吗?”小凤说:“是我自己要来的,吃过中饭后,我听队长说要找个人换巧英,我就说:‘前几年也拉过田,就让我去吧。’队长还跟我说了句玩笑话,他说:‘也好,你家里照应好了,晚上就不要回来了,正好替来根哥焐焐脚。”(这里的习俗是夫妻们平时同床不共枕,都是颠倒着睡,所以习惯将另一半叫焐脚的)。过了年,小凤就是四十五岁的人,那时的人老得快,到了这种年纪也差不多算是个老太婆了,如果不是她自告奋勇想挣这份大工分,队长不会叫她干这种既费力气又挨冻的活儿的。
幸好,小凤套上了拉犁的绳鞭后在水田里还跑得挺稳当,再加上春红和小毛又是拉田的老手,让扶犁的来根也觉得比牛拉犁还顺溜些。他想,人倒底是高级动物,虽然没有牛那么大的蛮力,但人有灵巧劲。不过,现在好像人不值钱,反过来牛却很金贵,干部们舍不得让牛提前出槽耕田,怕把牛冻伤了,就是因为牛太贵了,一头好牛要值六七百元钱呢,那时一斤籼稻国家的收购价格只有八九分钱,如果生产队里死了一条牛,那就是一次巨大的损失,要影响到全队人的收入。而人呢,就是死掉三个五个也无关大局。说来说去,还是中国的人太多了。
来根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跟前面拉犁的人开点玩笑。他会用驱赶牛的术语喊一声:“欧,妨人!”需要停下来时就喊两声:“噢,噢!”(妨人是一句骂牛的话,意谓妨人精)
歇气的时候,他们只是将腿子在泥水里简单地洗一下,裤管也不往下放,坐到舍子里面弯一会儿腿子。因为是在棉裤里捂了一个冬天,三个女人的腿子都像夏天里的城里女人那样雪白粉嫩,让来根这个过了五十岁的小老头都觉得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了些反应。于是他便问小凤:“收工后还回去吗?”小凤不置可否地答道:“我来时,莲丫头已经上工了,没照应她,怕的是还要回去。”坐在旁边的春红插话说:“这么远的路,婶妈你还跑回去做什么?反正明天还要来,我们回去后替你跟莲丫头说一声就好了。”小凤听了就说:“也好,我在这里歇歇,你们替我带个信把莲丫头,叫她记着晚上将鸡窝门关好了,别让黄鼠狼将两只老母鸡拖走了。”
五十三  绿肥搬家
第二天早上,队长又来了一回,看到他们昨天耕得调调适适的三亩多水田,挺满意。春红姑娘问他:“队长,我们冻得要死,你准备一天给我们记多少工分?”队长说:“耕得好,不漏间,一亩田十二分你们四个人分,来根是技术工要稍微多一些。”她们算算都觉得工分不少,这闲档妇女做杂工每天只有六七分工,挨点冻还是值得的。于是,她们跟来根说:“我们上午不歇气,反正坐下来也冷,今天争取完成四亩田。”
第三天下午歇气的时候,四个人的腿子都已经皴裂开了,来根好一些,两个姑娘皮肤嫩,大白腿上布满了裂纹,有的正在往外面冒血珠儿。小凤皴得也不轻。不过,对她们来说这些情况一点儿也不稀奇,年年春天都这样,你想,一双捂了一个冬天的白腿子,一下子就成天地在泥浆中行走,又是太阳晒又是冷风吹的能不皴吗?看她们这样,来根便爱怜地问她们:“明天还能坚持吗?要不晚上跟队长说一下,换一班人来?”春红说:“没事,去年还皴得更厉害些呢,没办法,就生的这个命,再坚持两天看看,如果腿肿起来了就歇气。”来根知道,再严重一点腿子就会变肿,晚上睡觉就必须用旧布将腿子裹起来,否则冒出来的血会弄脏了被子。他还知道,最难受的是在重新下水的那一刻,那种钻心般的疼痛是会让人刻骨铭心的。幸好,到了第五天后接连下了两天雨,让她们得到了一次休整,坚持到了最后。
来根卷铺盖回家的那天,河边的柳树已经绿意盎然,桃花开得正艳,不过,舍子门前的那棵苦楝树还未绽放出新叶。接替来根的人还是去年在这里看管洋车的那个老头,那人也不过比来根大了五六岁,因为有严重的气管炎,惧寒,家里人怕他冬天死在舍子里没人知道才让来根去替换他的。天暖了便无需担心他的安全了,因为隔三差五就有人去那里干活,而且,队长每天也会在他的领地里转上一圈的。
春耕生产的第一台戏就是绿肥大搬家,耕、沤栽早稻的田。那时,化肥工业才刚刚起步,虽然各地兴办了一批小化肥厂,生产那种叫“碳酸氢氨”的土化肥,但产量也有限,按计划分到生产队里根本没法满足需要。因此,那些年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除了人畜粪便等农家肥,就靠队里种植的绿肥。
绿肥是一种越冬作物,大都于秋后套种在上年的棉花田里,冬天,收摘过棉花后,留着棉花秸秆给绿肥挡风御寒,到早春时才去拔掉。这里种植的绿肥品种土名叫黄花草,学名叫苜蓿,开黄花。去过苏南的人都知道,那里种植的绿肥开的是紫红色的花,叫红花草,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紫云英。
早稻一般是栽在绿肥田里,因为早稻移栽时麦子还没有成熟,麦田的后茬只能栽中、晚稻。所谓绿肥搬家就是先要将田里的绿肥全部剐起来搬运到田头,然后再用船运到麦田的田头窖泥塘,作中、晚稻的基肥。窖泥塘(这里习惯叫翻草塘)是绿肥搬家中的一项最繁重的农活,操作时必须先将泥塘里的河泥全部翻出塘外,然后再将绿肥均匀地拌进河泥中,让其腐烂发酵。由于原先塘里的河泥大都已经干涸(有的是还是去年秋天罱上来的),必须先要用水化开并用耙子反复地将其揉成烂泥,这里又是粘土,风干了的土块就像是一块块半干的砖坯,因此,这种活儿是特别费时费力的。一天干下来,晚上睡在铺上总觉得膀子酸疼得没处搁。
虽然这样,但翻草塘的劳力还是清一色的妇女,因为男劳力要罱泥和挑泥(栽早稻的田里要施一交白河泥)。翻草塘又是一项计件的活儿,按泥塘的土方量计算工分,没法磨洋工,队长不愁你不把吃奶的力气拿出来。他只要时不时地检查一回质量就行了。妇女们一般都是三四个人一起翻一个泥塘,塘与塘之间你追我赶一天到晚都不歇气。
小凤的这个小组也是四个人,就是她们一起拉犁的三个人加上莲丫头。莲丫头是第一年干这种重活,一开始队长是安排她跟几个老年妇女一起去剐绿肥的,她嫌工分小,说,两天也抵不到翻一天草塘。再加上小毛那姑娘一顿劝,她说:“我也是十五岁就干这活儿了,莲丫头肯定能行,人家不要她,就叫她跟我们一起做,我们可以照顾她点儿。”小凤就说:“也好,就让她跟着干几天,不行的话就少分点工分给她。”后来,她们翻好两个塘分工分时,小凤说要少给点莲丫头,春红和小毛都说:“莲丫头虽然人小力气单点儿,但她肯卖力不偷懒,干得不比我们少,工分应该大家平分。”
因为是整天跟泥浆打交道,翻草塘的人比拉犁更容易皴腿子。常言道:“春风裂石头,不带帽子裂额头。”几天后,莲丫头的两条腿上布满了横七竖八的血道子,每天晚上都要在腿子上搽一遍歪歪油才能睡得着觉(歪歪油是一种廉价的装在蛤蜊壳子里的护肤品,其主要成分是医用凡士林)。不过,她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绿肥搬家结束。使小凤感到欣慰的是今年终于能有三个人拿大工分了,或许今年年终分配时能分得一点余粮钱,不再当超支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4-26 08: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二十六  熬到春节
眼看着又到了旧历的新年。村里早就传开了一个好消息,说是过年前上面会拨一批粮食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七的那天才接到通知,分配到陈家舍的只有四百斤米,以目前还留在家中的人口平均,每人只能摊到七八两米。
那天晚上,四明支书在大队部里召开了一次党员支部会,不是党员的大队干部包括来根也都叫去列席。会上四明支书看样子挺激动,他说:“食堂解散后的这两个多月里,庄上又死掉了二十几个人,这些人虽然不是活活饿死的,但都是因为没得东西吃才一病不起的。原以为捱到过年上面是应该有个说法的,哪晓得只分配了这一点米,我思来想去,觉得这样下去还要出大问题。今天找大家过来想跟你们商量一件大事。目前我们的仓库里还保存着几万斤种子粮,我想先拿点儿出来应个急。我寻思,如果人都饿死了,也没人种田了,这些种子留着也没用。只要人能挺过来,到下秧时种子不够再想别的办法。如果大家没意见,我想先拿出五千斤稻谷出来,明天白天做好准备,夜里悄悄地抬上船,到离这儿远一点的米厂加工成米。这样估计每人能分到五六斤米,让大家过年时也能吃几顿见到米的茶饭。我知道,这样做叫私分,上面知道了我们是要受处分的。我想好了,假如以后上面发现了,你们就说是我一个人拿的主,与大队里其它干部没关系,责任由我一个人来承担。”
党员们听他这一说,先是觉得特别诧异,想不到一向胆小怕事的四明也能有如此惊人之举,后来,他们又好像是闻到了久违了的米饭的香味,个个都来了精神,有个老党员说:“早就应该拿点粮出来救命了,我看,如果上面真的知道了,这责任也不要你一个人担当,就说是我们全体党员强行打开仓库的,到时罪不加众,不会把我们怎么样。”会上一致通过后,大家觉得大队干部们哪一个出面都不大好,于是决定由几个老党员牵头,来根负责过秤出库,做出米来仍由来根按在家的实际人口平分。
散了会后,他们连夜就七手八脚地将五千斤稻谷悄悄地抬上船,又在天亮前将粮船撑到十多里外的一个外公社的加工厂,他们不敢在附近的米厂加工,怕被人发现将消息传到公社里,虽然这时那些大干部们都已经放了假,但公社大院里总会有人值班的。
米船是第二天快到半夜时才进庄的,出去的人说,他们是等到天黑了时才敢将船往回撑的。白天,花会计已经将一份分配表给了来根,来根接过那张表后又特地重抄了一遍,他想,万一上面追查到了,就说人口是他自己调查登记的,否则的话,花会计这干部就当不成了。
那夜,来根一夜未睡。五千斤稻谷做了三千五百斤米,按现有人口每人分了七斤米,仓库里还余下了二百多斤,这一切都是听花会计安排的。四明还关照,那一千几百斤谷糠也要在仓库里保管好,到了紧要关头,那东西也是可以度命的。
除夕晚上,来根是在妈妈那里吃的年夜饭。娘俩煮了二斤米的白米饭,还烧了两大碗青菜汤,来根对妈妈说:“你有好些日子没吃过纯米饭了,你多吃点儿,我有一大碗就够了,后来,过了年就是六十岁的等娣子当仁不让吃了三大碗,来根只吃了一碗多。第二天,他们听人说,那晚庄上几乎不曾有人家舍得煮干饭吃,大都是抓了几把米煮的菜粥,人们都知道后面的日子还长,到收麦还有好几个月呢。
春节过后没几天,陈家舍私分种子粮的事情就在全公社传开了。正月初八的那天,通讯员送来了一份通知,要大队里的支书、大队长和会计一起去公社,说是书记找他们谈话。十几里小路他们是步行去的。来根看到晚上他们又一起回来了。听花会计说,没谈多长时间的话,一到那儿,四明就向书记如实“坦白”了,他最后跟书记说:“这件事全是我一个做的主,跟村里其它干部没关系,我愿意接受公社党委对我的任何处分。”
几天后,公社召开了一次三级干部大会。为了防止别的大队效仿陈家舍犯类似的错误,会上宣布了公社党委对四明的处分决定:撤消支部书记职务、开除党籍。并宣布由大队长陈宝忠临时主持大队全面工作。后来,来根听花会计说,这消息很有可能就是陈宝忠向公社告密的。
对于四明被处分的事,村里的党员和群众都觉得有点愤愤不平,还有几个老党员直接跑到公社去找过一回书记,说私分粮食的事与四明没关系,书记跟他们说:“你们的心情我也能理解,不过,这是一件苗头性的事件,个个庄子都没得吃,哪个庄子没得点种子粮?你们想,如果不重重地处分一下,怎么能刹得住这股歪风?”
过了几天,庄上有人说,四明也要带着家小上江西了,来根听了便特地去了一回四明家。四明告诉来根说:“我有个小舅子刚从江西那边回来,说在那边已经落下了户口,这次是回来带家小的,我寻思,我现在是普通老百姓了,人家能走,我还恋着这里做什么?”
“嫂子跟细儿伢们也一起走吗?”
“跟她兄弟说好了,要走一起走。”四明结婚结得晚,有个大丫头才十四岁,底下还有个九岁的儿子。
四明离家的前一天晚上,花会计跟来根说:“你想个办法,悄悄地送十斤米给他,他又没得粮票,这一大家子在路上怎么过?”
来根是夜深时才敲开四明家门的,说是花会计叫他送过来的,起先,四明不肯要,说是别把你们也拉下水。后来四明婆娘说:“难得他们有这份心意,你就收下吧,反正仓库里那点米也是留着干部们碰碰头的。再说,你不要,在路上五六天吃什么?”
来根第二天还听说,四明临走时,还有个老党员从家里拿来了斤把多米,说是让他们在路上应个急,四明死活不曾肯收。
二十七  新官上任
陈宝忠虽然跟被镇压掉的保长陈宝山是同辈分的本家,但这个小庄子有一大半的人家姓陈,其中大部分人家是贫下中农出身。起用一个陈姓的人当村官,也在情理之中。还有,宝忠比四明能说会道,还上过二年小学,当时让他当二把手公社领导就有过这种打算,要不是他目前还不是党员,可能会直接批他当支书。
宝忠上任后的第三天就向花会计查点那分剩下的二百多斤米的下落。幸好这次除了他自己知道的碰过几回头,只给了十斤四明家作路粮,其它方面一粒未动,现在还存着一百五十多斤呢。花会计跟来根说:“你把米账捧给他看,不要怕,就是给四明的那米我也是事先向他‘请示’过的,我知道他心里不想给,但他没好意思反对。”
查过账后,宝忠当着花会计的面跟来根说:
“以后动这米一定要凭我批的条子,你这个当保管的要懂得点规矩。”
“有时候,你们到我这里碰头也要批条子吗?”
“那个……你就先记着账吧。还有那一千多斤米糠也不能随便动,那种混合糠虽然大部分成分是稻壳子,但里头的皮糠(糙米外面的一层皮)和米嘴儿(胚芽)是有点营养的,我打算要将它按人口分给群众。”
来根听了自然连连点头。
原来在这里碰头的人就是四明、宝忠和花会计,连来根四个人,他们通常都是煮四斤米饭,一人吃两大碗,锅里就见了底。他们也是隔上好几天才敢偷吃一回,平时在家里也是跟老婆孩子一起喝萝卜缨子汤,这点饭也只是吃了个半饱。四明走了后,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又吃过两回,一次只拿三斤米煮饭。后来有一天夜里,宝忠悄悄地将妇女主任张桂英也带过来了,来根只好又多拿了一斤米下锅。第二天,花会计告诉来根说:
“你知道吗,宝忠现在又将张主任搞上手了。”
“昨晚看那样子我才知道的。不过,四明一走我就料到,他们两个人走到一起是早晚的事,不稀奇。”
“宝忠还说,下次也要喊民兵营长来参加一回,他来就不喊桂英,让他们轮着参加,一回不超过四个人,德江那小伙家里有得吃,不在乎吃到吃不到,不喊他不要紧。”
“这样也好,省得闹出意见来。”来根觉得这陈大队长还真会拿平衡。
陈宝忠这样做,虽然在大队干部内部也算是搞了个平衡,但让他最烦心的事还很多,庄上前前后后有四五个婆娘跟他有那种关系,那些人见到他当上了庄上的一把手,哪个不想他照顾点儿?仓库里就那点儿米,旁边还有花会计他们相着呢,他没法在那些人之间搞平衡。于是他想到了仓库里的那一千几百斤粗糠。那东西对于饥肠辘辘的人来说也是宝贝。他吃过用那种糠和着煮烂了的胡萝卜烙的饼,虽然吃了那东西不好解手,但比光吃胡萝卜要耐饥得多。他先前是说过要将那些糠分给群众的,不过,分多分少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
有一天,他跟来根说:“庄上有些特别困难的人家,我想接济他们一点粗糠,我叫他们夜里到你这里来,你凭我的条子,悄悄地秤给他们,这事你先不要告诉花会计他们。”来根说:“没事,只要有你的条子我就称,我不在外面说。”
接下来的几个夜里,常常有人拿着条子来敲门,天又特别冷,弄得来根上半夜不敢脱衣服上铺。条子是白纸写的,也有时是写在香烟壳子的背面,没几个字,就是“付糠X斤,陈。”连日期都没有。他怕有人模仿他的笔迹,特地在条子上做了暗记,在条子反面的右上角点几个小点子,并关照来根,一定要看准暗记。后来,来根还真的发现了两张假条子。他还写过几张米条子,也不过就是二斤顶多三斤一回,那是他在人家享受过了床第之欢后兑现的承诺。
后来还有过一回就批了五斤的米条子,那张条子是三丫头拿来的,那夜,她敲门进来时,来根一开始觉得有些意外,因为没听说过宝忠与她相好过,宝忠才三十多岁,她比他大将近二十岁呢,后来见她拿出一张五斤米的条子才如梦初醒,八成是他粘上了她家过了年才十五岁的小女儿。心想,这婆娘真的是疯了,上一回就要将那朵含苞欲放的花儿送给我,我没忍心要,这回到底是找到买主了。
第二天早上,宝忠特地过来关照来根,说那米的事千万别让花会计知道,还说:“你也可以拿个一两斤给你妈妈,条子我以后补给你。”听他这一说。晚上,来根悄悄地给妈妈送去了二斤米。不过,等娣子还是没肯要,她说:“你不要管我,那点米是有账的,你交不出账来是要犯法的。我一个人没事,饿不死,明天我就准备跟你巧云婶妈一起上“海里”(东海边)去混些日子。庄上去了不少人了。”来根听说妈妈要跟人家出去讨饭,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知道妈妈的脾气,他劝不住她,只好又带着那点米回到仓库。
夜里,他将那点米给了翠萍。那婆娘也不容易,她现在要等到下半夜才敢过来,她怕遇到那些拿着条子找来根称糠称米的人。
二十八  海边福地
等娣子和巧云是第二天一大早离开庄子的,同她们一起走的还有巧云的外孙女春兰。巧云私下里告诉等娣子,说春兰一开始死活不肯跟她们出来,怕难为情,是她苦口婆心地将她哄出来的,她想如果到那边能找到个合适的人家就将她留在那儿。
那地方跟这里不是一个县,听年长的人说,那里早先只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海滩,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和茅草。后来,一代接一代的移民将海滩开垦成了庄稼地。由于河里的水是咸的,人畜饮水靠的是为数不多的淡水塘。因而那里不能种植水稻,只能种些麦子、玉米、山芋、胡萝卜之类的旱谷。那年头,不是粮食产区的地方粮食反而没有粮食产区那么紧张。因为那里没有那么多国家下达的粮食征购任务,那里的人,虽然一年到头难得吃到一顿米饭,但粗粮和山芋、胡萝卜还是能吃饱肚子的。
那天,她们走走歇歇,约摸走了三十多里路,虽然没能赶到目的地,但已经进入了那个叫海丰县的地界。巧云实在是走不动了,她比等娣大几岁,经过了这几个月的煎熬,还能走这么远的路已经是个奇迹了。巧云在年前已经来过一趟了,那回是她一个人跟人家来的,来去只花了二十多天时间,因为实在不放心春兰,一个人又走了回来,回来时还背着二十多斤胡萝卜和四五斤玉米糁子。她知道,到了这里就能讨得到一点吃的了。于是她就对等娣子说:“我走不动了,就在这里要点晚饭,然后再跟人家借宿。我知道你是头一回讨饭,放不开,不要紧,过两天就习惯了,俗话说:‘讨饭三日不觉羞’。你就沿着这条小河向东,一家一家地要,总会有人家给个一碗半碗粥的,不好意思就别说话,你拿着空碗站在人家门口,人家就知道你是想要讨点吃的了。这里讨饭的人多,都是从我们那边过来的,人家也困难,不大好要,你别着急,这家不给就跑下家。明天我们再往海边上走二十多里路,那里就好要些了,有时候跑几户人家就能吃饱了。我跟春兰从北边那排人家向东,到东头再跟你会头。那边有户人家,家里只有老两口,上回我在他家借过一回宿。”
等娣子心想,还幸亏有个巧云带着,要不,她一个人到了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真没个主意。
时辰还早,太阳还在西天挂着,田野里刮着北风。等娣子觉得那一抹斜阳照在身上没一点暖气。这里没有大庄子,大都是一些散落在河边的农舍。当等娣子捧着个空碗站在第一家门口时,那家的女人说:“真不巧,我们这些天是吃的两顿,晚饭早吃过了,锅里又一点没剩下,你再跑下家吧。”后来她还是碰到几家有点剩粥的人家,走到东头时,肚子也差不多吃饱了,就是那种和着胡萝卜煮的玉米糁儿粥大都已经凉了,吃过了胃里挺难受。
晚上,她们在巧云上次借过宿那老两口家过了一宿,那户人家的锅膛门口挺宽大,老头儿抱了一捆玉米秸秆铺在地上,让她们挤着过了一夜。
第二天,她们又向东走了一上午的路,肚子没昨天那么饿得难受,因为沿途能讨到点吃的。她觉得,越往东走,好像越富足一些,虽然还是只能要到点玉米糁儿粥,但粥要比昨晚那地方厚实得多,还有时能碰到粥里面有大块的山芋,那东西比胡萝卜好吃又熬饥,听说城里人的口粮计划现在也要搭一些山芋干子呢。
她们趁着人家正在吃饭时要。大多数人家都会给个半碗粥,跑个七八家就能吃饱了,而且还都是热粥。等娣子觉得,这儿真是块福地,要是她年前就过来还会少挨那么多日子的饿。
不在吃饭的时候她们也不闲着,每走到一家门前,人家也会给几条胡萝卜,那地方是砂土,胡萝卜的个儿大,七八根就有一斤重。有时碰到特别好心的人家,还会抓上一把玉米糁儿给她们。要到的胡萝卜就存放到人家家里,留着回去时往回带。玉米糁儿就随身带着,她们怕连续落几天雨雪出不了门,总不能在人家借宿还要吃人家的。
她们借宿的那户人家,只有个吃斋念佛的老太太,儿子都成家另过,她一个人住在一个蛮大的丁头府儿(一种南北稍长些的土屋)里,靠墙的地上铺着一摊茅草,那是专门留给叫花子们借宿的,她分明是有意在做善事。
没过几天,等娣子和巧云核桃般的脸上就有了些血色,春兰也渐渐地楚楚动人了。晚上,在她们借宿的人家总会有几个神神秘秘的老女人过来打听春兰的身世。那些人听到巧云说的情况后,就想替她做介绍。
一天晚上,有个四十多岁的婆娘特地来找巧云,听说那人还是大队支书家的老婆,那人开门见山地对巧云说:
“我想替你家外孙女找个人家,我们这里有好几个大小伙子呢,如果你有心,我说几家的情况让你听听。”
“有合适的人家我倒是有这心,不过,就是丫头那边还没正式断掉,怕以后人家会找上门来。”
“我听说过丫头的情况了,人家已经有了人,根本不会上这里来找麻烦。你知道吗,春节前,我们大队里有两个单身汉还收了两个带着孩子的细婆娘呢。有一个男人上了江西,有一个还在家里。在家里那男人找到这儿时,这边给了他三十斤玉米便把他打发回去了。你家这丫头要是肯留在这里,我是要将她当黄花闺女嫁人的。”
巧云听她这么说,便瞟了一下一直沉默不语的春兰,回头跟她说:“好吧,难得你这么尽心,等几天我跟丫头商量好了给你回信。”
二十九  外来女人
过了两天,等娣子在讨饭时还遇到一个春节前嫁在这里的婆娘。也就是支书娘子说的那个花三十斤玉米打发走她男人的那户人家。那婆娘个子不高,看样子还没到三十岁,身边有一个五岁的男孩子。一打听,原来她娘家离陈家舍只有六七里路,是同一个公社的。那婆娘听说她是陈家舍的,就将她拉进门里,对她说:“快进屋里来歇会儿,我们庄上有好几家跟陈家舍有亲呢,今天我家男人不在家,你就在我这里吃饭吧。”等娣子说:“吃饭就别客气了,我已经要饱了,既然遇到家乡人,我就在这里歇会儿气。”
听那婆娘说,她叫玉莲,今年二十九岁,去年冬天,因为男人太老实,以前没出过远门,没敢跟人家出去逃荒,后来男人又得了浮肿病,她只好带着孩子出来讨饭。她还告诉等娣子,她这边的男人是个单身汉,人家都叫他李四,三十八岁了,因为腿子有点瘸,一直没找到个人成家,父母都不在了,有两个哥哥都分开另过,他一个人住着他爹妈的老舍子。这人虽然腿子有点瘸,但不影响做活计,人又勤劳,现在待我们娘俩也不丑。等娣子见她脸上红扑扑的就知道她现在过得称心如意。于是就问她:
“是人家把你介绍到他家的?”
“不是的,有天傍晚我到他家讨要时,他问我宿在哪家,我说:‘才到这地方来的,还没找到借宿的地方’他说:‘我家里只有一个人,要不,你娘俩睡我铺上,我到人家去睡?’我那时看到这里挺荒凉,好远才有一户人家,也就顾不了许多了,就跟他说:‘我娘俩睡锅膛门口就行了,你也不要去借宿,只是我出来时带着孩子,不好带被单,你能借一条棉花胎给我就行了。’后来他用茅草在锅膛门口替我们摊了个铺,拿出一条厚厚的棉被将我们安顿好。不巧的是,那天夜里孩子突然发起高烧,第二天就没法带他走了,他特地跑到镇上的卫生院帮我拿了些药,还说,再不退烧就要送过去治疗。后来,我们在他家吃住了好几天,孩子还是没力气走路,我实在不知道怎样回报他,就主动地上了他的铺。他是个君子,起初还不肯碰我,说:‘你家男人找过来不好说’我说:‘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快要饿死了,跟你说实话,我还想你替我想办法弄点粮食让我送回去呢。’”
第二天,他果然拿袋子装了十多斤玉米糁子,说:‘你赶快送家去,孩子丢我这里你放心。’我把那点救命粮送回家时,发现男人半死不活地躺在铺上,已经没力气下床了。后来吃过了两顿玉米糁儿粥,才恢复了一些元气。我怕他难过,没敢将这边的实情告诉他,只说玉米糁子是我讨要时积攒起来的,孩子丢在一个好心的奶奶那里,他听了就催我快回来。
快到过春节时他找过来了,我告诉他这里发生的一切,我们抱头大哭了一场。李四倒是挺坦然,他跟我男人说:‘要不,我再给你十来斤粮,你将他们娘俩带回去过年?你们商量一下,我今天要到到二哥家有点事,晚上就不回来了。’那天晚上,他问我是怎么打算,我说:‘随你,我没打算。你要我回去,我明天就跟你走。’夜里他辗转反侧一夜无眠。第二天,李四回来后,他对李四说:‘我想了一夜,觉得大哥你是个好人,我是个没用的男人,娘俩就留你这儿吧,我准备回去了。’后来李四出去转了一圈,凑了三十斤玉米,跟他说:‘到我两个哥哥家才凑了这么多,你要走的话,家里还有些胡萝卜,你背得动随你拿。’后来我男人又拿了二三十斤胡萝卜,要了根扁担,就挑着要走。我说:‘昨天走了那么多路,今天还要挑这些东西,要不,你歇两天再走。’他说:‘我把你们娘俩卖了,哪里还有脸面赖在这里。’说完就抹了下眼睛上了路。”
晚上,等娣子回到昨天借宿的人家,就将玉莲说的全都告诉了巧云。后来巧云对她说:“我们今天也遇到了那个男人去了江西的婆娘。听那婆娘说,她又投错了胎,现在日子很不好过,原来她跟的那个男人是个酒鬼,酒喝多了便发酒疯打婆娘。他的前妻就是因为经常挨打才跟人家跑掉的。她跟了他才两个多月,已经被他打了好几回,而且在打她时见到孩子哭也对孩子拳打脚踢,有一回还揪掉她一把头发。估计她早晚还是要走的。”
等娣子说:“如此看来,这边有好人也有坏人,如果春兰留在这儿,一定要把人看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0: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五十二  人不如牛
旧历新年过了没几天,天气就很快地回了暖,本来过年时的那场寒流就有点来得迟,因为去年是闰的七月,过年时已经立过春了,按常理应该是个暖年。
一转眼,正月就过去了,像这种早三春的年份,农历的二月里就要过清明了,一年一度的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刘来根的这段流放的日子也差不多要熬到尽头了。
一个晴朗的午后,支书张桂英和大队长秦树勇到这里来“视察”了一回,虽然这块边远的飞地也是他们的领地,但一整个冬天没见他们来过。第二天,生产队长王传礼也来了,他在舍子里向来根布置了接下来的一些具体任务,他说:
“昨天晚上大队里召开了干部会,会上张支书还说你这一匡田管得不丑,看起来没脱过水。她要队里马上组织劳力将这片寒沤田先耕翻过来。”
“这么说,我就要准备回去用牛了?”
“她说的是先用人工拉犁,你忘了吧?那一年都是过了清明节牛才出槽下田的,这些寒沤田年年都是人拉犁耕翻的。”
“噢,我还以为是今年牛要提前出槽呢。”来根是想早点离开这里,队长说的这些情况他也是知道的,去年这时候他还为拉犁的人扶过好几天犁把呢。
“我今天来呢,是想跟你商量一下,你再在这里坚持半个把月,除了管好田里不脱水,还要替队里扶几天犁,我明天就派三个劳力过来,他们只管出力拉犁,其余就由你负责。这样你也能多拿点工分。”
“这样好是好,我以前也做过,牛拉与人拉是一个理,不难,就是我这老寒腿今年老抽筋,不晓得下了水个吃得消冻?这样吧,先试试看,如果真的吃不消你再换人。”
第二天,队长就撑了条船将耕田用的犁送过来了,还带来了三个拉犁的女劳力。三个人中有两个姑娘,还有一个是刚从外庄嫁过来的新媳妇。拉犁用的粗索和牛绳来根这里有,不用带。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人们还没脱掉棉袄棉裤,有时,早晨寒沤田的水面上还结着一层薄冰。好在这一天还不算太冷,田里也没结冰,阳光明媚,就是有点儿北风,让人伸不开手脚。那两个姑娘一个叫春红一个叫小毛,春红已经二十岁出了头,去年婆家要带人,她爹妈不曾肯,说家里没劳力,要留在家里再挣一年工分,那个叫小毛的还没定亲,只比莲丫头大了两岁,因为爹妈身体不好,十五岁时就跟那些大妇女干重活计了。两个姑娘去年都拉过田,她们知道不过就是光着脚下水的这一阵感觉水有点咬人,等腿脚冻麻木了适应了就不觉得有多难受了,而且她们来时在家里就将棉裤换成了夹裤,便于将裤管卷到膝盖上面。那个新来的小媳妇从来没做过这活计,她娘家那里地势高,没这种寒沤田,她是听说干这活能拿到双倍的工分才跟着来的。
为了鼓励士气,队长第一个卷起裤管下了水,来根和两个姑娘也跟着下了水,不一会儿,四个人又不约面同地上了田埂跺着脚,都说,这水太“烫”人了。不过,只过了一会儿,他们第二次下水后就没再上田岸,三个人在前面拉着犁,来根在后面扶着犁梢,与用牛耕田不同的是,扶犁的那个人手中少了根牵牛的绳。
后来,那个叫巧英的新媳妇到底没下得成水,倒也不是她没决心,主要是因为她下身穿的那件棉绒裤实在没办法卷上来。队长只好对正左右为难着的她说:“算了,你回去吧,我替你拉一上午,吃过中饭我再安排别人来。”本来他是想示范一下,然后就洗脚回家的。
他们拉过了几圈后,拉犁的人出了力,身上也有了些暖气,腿脚也麻木了,这一关就算过了。不过,没出多少大力气的来根身上还是凉兮兮的。
下午,队长没来,换了个人竟然是小凤。来根问:“怎么叫你来了,找不到青年人了吗?”小凤说:“是我自己要来的,吃过中饭后,我听队长说要找个人换巧英,我就说:‘前几年也拉过田,就让我去吧。’队长还跟我说了句玩笑话,他说:‘也好,你家里照应好了,晚上就不要回来了,正好替来根哥焐焐脚。”(这里的习俗是夫妻们平时同床不共枕,都是颠倒着睡,所以习惯将另一半叫焐脚的)。过了年,小凤就是四十五岁的人,那时的人老得快,到了这种年纪也差不多算是个老太婆了,如果不是她自告奋勇想挣这份大工分,队长不会叫她干这种既费力气又挨冻的活儿的。
幸好,小凤套上了拉犁的绳鞭后在水田里还跑得挺稳当,再加上春红和小毛又是拉田的老手,让扶犁的来根也觉得比牛拉犁还顺溜些。他想,人倒底是高级动物,虽然没有牛那么大的蛮力,但人有灵巧劲。不过,现在好像人不值钱,反过来牛却很金贵,干部们舍不得让牛提前出槽耕田,怕把牛冻伤了,就是因为牛太贵了,一头好牛要值六七百元钱呢,那时一斤籼稻国家的收购价格只有八九分钱,如果生产队里死了一条牛,那就是一次巨大的损失,要影响到全队人的收入。而人呢,就是死掉三个五个也无关大局。说来说去,还是中国的人太多了。
来根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跟前面拉犁的人开点玩笑。他会用驱赶牛的术语喊一声:“欧,妨人!”需要停下来时就喊两声:“噢,噢!”(妨人是一句骂牛的话,意谓妨人精)
歇气的时候,他们只是将腿子在泥水里简单地洗一下,裤管也不往下放,坐到舍子里面弯一会儿腿子。因为是在棉裤里捂了一个冬天,三个女人的腿子都像夏天里的城里女人那样雪白粉嫩,让来根这个过了五十岁的小老头都觉得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了些反应。于是他便问小凤:“收工后还回去吗?”小凤不置可否地答道:“我来时,莲丫头已经上工了,没照应她,怕的是还要回去。”坐在旁边的春红插话说:“这么远的路,婶妈你还跑回去做什么?反正明天还要来,我们回去后替你跟莲丫头说一声就好了。”小凤听了就说:“也好,我在这里歇歇,你们替我带个信把莲丫头,叫她记着晚上将鸡窝门关好了,别让黄鼠狼将两只老母鸡拖走了。”
五十三  绿肥搬家
第二天早上,队长又来了一回,看到他们昨天耕得调调适适的三亩多水田,挺满意。春红姑娘问他:“队长,我们冻得要死,你准备一天给我们记多少工分?”队长说:“耕得好,不漏间,一亩田十二分你们四个人分,来根是技术工要稍微多一些。”她们算算都觉得工分不少,这闲档妇女做杂工每天只有六七分工,挨点冻还是值得的。于是,她们跟来根说:“我们上午不歇气,反正坐下来也冷,今天争取完成四亩田。”
第三天下午歇气的时候,四个人的腿子都已经皴裂开了,来根好一些,两个姑娘皮肤嫩,大白腿上布满了裂纹,有的正在往外面冒血珠儿。小凤皴得也不轻。不过,对她们来说这些情况一点儿也不稀奇,年年春天都这样,你想,一双捂了一个冬天的白腿子,一下子就成天地在泥浆中行走,又是太阳晒又是冷风吹的能不皴吗?看她们这样,来根便爱怜地问她们:“明天还能坚持吗?要不晚上跟队长说一下,换一班人来?”春红说:“没事,去年还皴得更厉害些呢,没办法,就生的这个命,再坚持两天看看,如果腿肿起来了就歇气。”来根知道,再严重一点腿子就会变肿,晚上睡觉就必须用旧布将腿子裹起来,否则冒出来的血会弄脏了被子。他还知道,最难受的是在重新下水的那一刻,那种钻心般的疼痛是会让人刻骨铭心的。幸好,到了第五天后接连下了两天雨,让她们得到了一次休整,坚持到了最后。
来根卷铺盖回家的那天,河边的柳树已经绿意盎然,桃花开得正艳,不过,舍子门前的那棵苦楝树还未绽放出新叶。接替来根的人还是去年在这里看管洋车的那个老头,那人也不过比来根大了五六岁,因为有严重的气管炎,惧寒,家里人怕他冬天死在舍子里没人知道才让来根去替换他的。天暖了便无需担心他的安全了,因为隔三差五就有人去那里干活,而且,队长每天也会在他的领地里转上一圈的。
春耕生产的第一台戏就是绿肥大搬家,耕、沤栽早稻的田。那时,化肥工业才刚刚起步,虽然各地兴办了一批小化肥厂,生产那种叫“碳酸氢氨”的土化肥,但产量也有限,按计划分到生产队里根本没法满足需要。因此,那些年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除了人畜粪便等农家肥,就靠队里种植的绿肥。
绿肥是一种越冬作物,大都于秋后套种在上年的棉花田里,冬天,收摘过棉花后,留着棉花秸秆给绿肥挡风御寒,到早春时才去拔掉。这里种植的绿肥品种土名叫黄花草,学名叫苜蓿,开黄花。去过苏南的人都知道,那里种植的绿肥开的是紫红色的花,叫红花草,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紫云英。
早稻一般是栽在绿肥田里,因为早稻移栽时麦子还没有成熟,麦田的后茬只能栽中、晚稻。所谓绿肥搬家就是先要将田里的绿肥全部剐起来搬运到田头,然后再用船运到麦田的田头窖泥塘,作中、晚稻的基肥。窖泥塘(这里习惯叫翻草塘)是绿肥搬家中的一项最繁重的农活,操作时必须先将泥塘里的河泥全部翻出塘外,然后再将绿肥均匀地拌进河泥中,让其腐烂发酵。由于原先塘里的河泥大都已经干涸(有的是还是去年秋天罱上来的),必须先要用水化开并用耙子反复地将其揉成烂泥,这里又是粘土,风干了的土块就像是一块块半干的砖坯,因此,这种活儿是特别费时费力的。一天干下来,晚上睡在铺上总觉得膀子酸疼得没处搁。
虽然这样,但翻草塘的劳力还是清一色的妇女,因为男劳力要罱泥和挑泥(栽早稻的田里要施一交白河泥)。翻草塘又是一项计件的活儿,按泥塘的土方量计算工分,没法磨洋工,队长不愁你不把吃奶的力气拿出来。他只要时不时地检查一回质量就行了。妇女们一般都是三四个人一起翻一个泥塘,塘与塘之间你追我赶一天到晚都不歇气。
小凤的这个小组也是四个人,就是她们一起拉犁的三个人加上莲丫头。莲丫头是第一年干这种重活,一开始队长是安排她跟几个老年妇女一起去剐绿肥的,她嫌工分小,说,两天也抵不到翻一天草塘。再加上小毛那姑娘一顿劝,她说:“我也是十五岁就干这活儿了,莲丫头肯定能行,人家不要她,就叫她跟我们一起做,我们可以照顾她点儿。”小凤就说:“也好,就让她跟着干几天,不行的话就少分点工分给她。”后来,她们翻好两个塘分工分时,小凤说要少给点莲丫头,春红和小毛都说:“莲丫头虽然人小力气单点儿,但她肯卖力不偷懒,干得不比我们少,工分应该大家平分。”
因为是整天跟泥浆打交道,翻草塘的人比拉犁更容易皴腿子。常言道:“春风裂石头,不带帽子裂额头。”几天后,莲丫头的两条腿上布满了横七竖八的血道子,每天晚上都要在腿子上搽一遍歪歪油才能睡得着觉(歪歪油是一种廉价的装在蛤蜊壳子里的护肤品,其主要成分是医用凡士林)。不过,她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绿肥搬家结束。使小凤感到欣慰的是今年终于能有三个人拿大工分了,或许今年年终分配时能分得一点余粮钱,不再当超支户。
五十四  风流队长
翻草塘结束的那天晚上,春红气呼呼地来找小凤,说是要找队长杠丧。她说:“我刚才在陈会计那里查过了这几天的工分,这队长也太欺侮人了,你知道吗,香丫头那个组每天都比我们多三四分工呢。”
莲丫头听了就说:“这也太不公平了吗?那几个人上工比我们晚,白天还歇几回气,凭什么工分还比我们多?妈,你应该去问问传礼叔,会不会弄错了?”
小凤说:“这事我早知道了,你们别不服气,就是去找他也说不出个什么名堂来,他会说工分是按土方多少算的,人家翻的塘比我们大。”
说到塘大塘小,春红就更来了气,她说:“我就更想不通了,分给她们塘是大一些,可那几个塘都是冬天里才攉上去的泥,是烂的,我们翻的塘全是去年的陈货,比大一点的塘更费力气。凭什么叫我们天天啃硬骨头还没人家工分多?”
“想不通就再慢慢细想想,你说,怎么就这么巧,分给她们翻的塘为什么天天都是好翻的大塘?还有,队长在田里转一圈后总是要到她们那边去帮会儿忙?可一回也没帮过我们呢?”
听到这话,春红好像也有点醒悟过来了:“噢,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到有人说传礼这人现在也变坏了,莫不是他是在想香丫头的心事?”
“何止是在‘想’,听人家说去年冬天就上了手了。不过,没凭没据的事情人家做得你说不得,你们姑娘家在外面可别瞎说。还是回去歇着吧,别找麻烦惹事。”
说到这里,春红就就再也没话说了。
香丫头是本队个子最高的女人,她的男人也姓王,叫王传法,是王传礼的一个本家兄弟。个子不高,跟香丫头站在一起时还比婆娘矮半头。去年冬天也上大型河工上去挑了三个多月河,香丫头就在家里带着一儿一女过日子。虽然这个高个子弟媳妇还比王传礼小五六岁,但她一开始可不是王传礼的目标,他的目标还真的是他的隔壁邻居小凤,他不喜欢那种大洋马的类型,却偏偏在心里喜欢上了娇小灵巧的隔壁嫂子。
王传礼虽然也当了七八年的队长,但在这方面没经验,以前他家婆娘贞莲子没得病时,他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现在的他已经跟打光棍差不多了,那婆娘连风都吹得倒,哪经得住他如狼似虎地折腾?他想,此时如果再不找个把相好的,这干部真的让他白当了。因此,当刘来根将铺盖搬到田里时,他就开始盘算着如何将小凤弄到手。他先是悄悄地给了她一大瓶点灯的柴油,后来队里死掉了一条老牛,在分牛肉时又故意地多称了二斤多给她。给柴油的那一回小凤倒是一直没往歪处想,只当是是对他家的一点小照顾,毕竟两家是紧邻。多分了二斤多牛肉虽然也算不得是什么大事,那时牛肉与猪肉同价,何况还是杀的一条死牛,但这次还是让小凤有了些警觉,他这样做倒底是为了什么?因此,她一直没敢将这事告诉来根,只是带了些牛肉给他。
几天后,小凤心中的謎团终于解开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凌晨,小凤正在厨房里烧早饭,孩子们都还没起床,巷子里静悄悄地没一个人。虽然冬天里无需要起早上工,但她们家人口多,一大锅子粥不容易沤得稠和,因此,小凤每天都要起个早更头。
过了会儿,小凤就听到有人在敲大门,她以为是队长要跟她安排今天的活计,开门一看,果然是王伟礼。在院子一角的厨房里,他递给她一个纸包,软软的,分明是一块布料。那年月,男人给女人送这么重的一份礼,其意图是不言自明的,于是她便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也没什么意思,就是看到你穿的那条裤子上补丁撂着补丁,怕的是有好些年不添新衣裳了,昨天在公社里开会,顺便替你在供销社里买了件裤子料,是中长纤维的,能穿好几年呢。”
“噢,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真想不到,我这么大岁数的一个人,还有干部惦记着我。我更没想到原来你王传礼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过,你看错人了,我就是冻死也不会收你的东西!你快拿走,不然的话,等天亮了我送给你家贞莲子,你不怕把她气死你就丢这里。”她的一番义正词严让队长彻底地断了念想,连忙语无伦次打起招呼来:
“对不起,怪我不好,你别生气,我这就拿走,千万不能让贞莲子晓得。”说着就拿起东西要走。
小凤见他这样,觉得既好气又好笑,于是就说:“你放心,你拿走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就当没得这回事。”
后来,小凤听到了他的脚步声向着巷子东头走去了,便知道他是去了香丫头的家。
五十五  四夏大忙
人民公社时期的四夏,就是指的是夏收、夏种、夏管、夏分。其实最累人的活儿只有两夏,即夏收夏种,所有的越冬作物要收割脱粒晒干扬净,该上缴国家征购任务的麦子要及时晒干扬净送到粮站,口粮和种粮也要晒干入库。麦子收割后要先将窖好的泥渣挑到田里作基肥,然后再上水耕田栽秧。那时,除了村里有一台几个生产队合用的抽水机,其它的所有农活全靠人工。麦子要一把一把地用镰刀割起来,秧苗要一棵一棵栽到田里。因此,这段时间里队里的干部都是在天还未亮时就在巷子里大喊大叫地驱赶社员上工,有时晚上还要到场上去开夜工拭把(即用人工脱粒,将麦子一把一把地往碌碡上掼打)。
在四夏大忙中,女劳力的活儿还比男人们繁重得多。因为栽秧和割麦这些弯腰撅腚的活儿全都是由妇女们来完成的。男人们只做些罱泥、挑泥、挑渣、挑麦把和挑秧苗等不大需要弯腰的活儿。虽然这里的男人都会割麦(他们都没栽过秧),但他们都挺油条,谁也不肯去跟妇女一起去割麦,队长也拿他们没办法。
相对来说,刘来根的活儿倒不是太苦,他是牛把式,天天跟在牛屁股后面耕三四亩田。不过,他同样要起更头带晚作,因为他要为小凤和莲丫头磨镰刀。女人割麦男人磨刀是这里的约定俗成。为了让自家的女人少费点力气,男人们都会在磨刀上下功夫,他每天早晨和中午都要磨两个人用的镰刀,特别是莲丫头是第一年学割麦,细膀子哪有大人有力气,更加需要有一把锋利的镰刀。
如果不是得了什么大病,队长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在家无故歇工的。有的人实在坚持不住就只能装病,在铺上躺上一天。装病的那天是不能上自留地上干私活的,被队长看到了就要罚工分。这时候,自留地也是有许多活儿要做的,麦子收上来后,大都要栽一点山芋,刚栽的山芋要连续浇好几天水才能醒棵,这些活儿只能在夜里摸黑去干。
下雨天也闲不下来,家家都要支石磨磨麦子。每年到了这时候,上年的口粮计划家家都吃光了,队里会安排每人六十斤麦子作夏接秋的口粮。一开始分的是元麦,那种麦因为产量极低,又特别难吃,现在早就没人种了,但那时生产队里每年都要种一些,专门分给社员作口粮,一来是因为元麦成熟早,能早一点让过去正在度春荒的饥民吃到新麦,二来也是因为用那种麦当口粮经济实惠,连麦皮也能混在糁子里煮粥吃。那年月是度命要紧,哪顾到好吃不好吃?
磨麦子用的石磨不是家家都要有,来根家就有一副祖传的石磨。在农村中还不曾有粉碎机的那些年,天一下雨上不成工时总会有邻居上门借磨子磨粮食。于是,巷子里就会成天地响着单调的嗡嗡声。如果碰到好几天不下雨,那种声音会一直响到深夜,没办法,再累再瞌睡也要将分的麦子磨成糁子,总不能用清水煮麦子吃。元麦还可以将其磨成一种叫“粯子”的食材,“粯子”其实就是磨得更粗一点的麦碴子,可以用来煮干饭吃,味道有点像用高粱米煮成的饭,挺熬饥。就是吃不起,没那么多麦子够那样地挥霍。
四夏大忙期间,因为是青黄不接,没什么代食品吃,靠分的那点麦子又不够吃,社员家家都是一天只吃三顿麦糁子粥。绿肥搬家时还能从田里偷偷地带一些黄花草回来煮顿干饭吃,现在是什么也没有了,会过日子的人家还存着一点胡萝卜干子,大多数人家没有,只能天天喝粥。需要改善生活时,就用麦糁子擀一顿格钉吃,格钉是用元麦糁子做成的一种手擀面,由于糁子太粗,擀出来的面条比筷子还粗些,长度只有两寸多,像一根根铁匠打成的铁钉。
到了小麦登场后,情况会好些,可以用石磨将小麦磨成一种叫连麸倒的面粉,麦子中所有的麸皮全留在里面,不知道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全麦粉是不是跟它是同一个概念。用小麦连麸倒擀成的面条要比格钉细长些,吃时加点辣椒豆瓣酱是农村困难时期的一道美食。不过,那样吃法太费粮食了,一般人家舍不得经常吃。
莲丫头在去年跟着妈妈栽了几天秧,今年就成了正式的栽秧工。而且出手不凡,栽得并不比大人慢,甚至还比那些栽了几十年秧的老手栽得调适、好看。因为她妈妈是庄上出了名的栽秧能手,大家就说是名师出高徒。这里过去衡量女人有没有能耐通常有两个标准,一是看她会不会栽出一手好秧,二是要会做得一手娴熟的针线活儿。
在栽秧的季节里,来根还要起得更早些,因为栽秧的人要起很大更头下田拔秧,大都是摸着黑往田里跑。家里的男人要起来煮早饭,到了天亮时还要给栽秧的人送早饭。通常是用一只大一些的搪瓷缸子送点粥到田头上,女人们洗下手站在水田里就将那粥喝掉了。刘来根每天给小凤母女俩送过一盆粥后,还先要将三个上学的孩子一个个地叫起来吃早饭。然后才牵牛下田。
有一天夜里,队长家的闹钟坏了,下半夜就将女人们喊下田去拔秧,那天又正好是个没得月亮的黑星夜,害得小凤在一个灌溉水槽里摔了个大跟头,那一跤摔得可不轻,被人拉起来后觉得腰眼里好像灌了铅似的不能动弹,莲丫头只好回家喊爸爸。后来,还是来根拎了张马灯过来将她扶回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10: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五十二  人不如牛
旧历新年过了没几天,天气就很快地回了暖,本来过年时的那场寒流就有点来得迟,因为去年是闰的七月,过年时已经立过春了,按常理应该是个暖年。
一转眼,正月就过去了,像这种早三春的年份,农历的二月里就要过清明了,一年一度的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刘来根的这段流放的日子也差不多要熬到尽头了。
一个晴朗的午后,支书张桂英和大队长秦树勇到这里来“视察”了一回,虽然这块边远的飞地也是他们的领地,但一整个冬天没见他们来过。第二天,生产队长王传礼也来了,他在舍子里向来根布置了接下来的一些具体任务,他说:
“昨天晚上大队里召开了干部会,会上张支书还说你这一匡田管得不丑,看起来没脱过水。她要队里马上组织劳力将这片寒沤田先耕翻过来。”
“这么说,我就要准备回去用牛了?”
“她说的是先用人工拉犁,你忘了吧?那一年都是过了清明节牛才出槽下田的,这些寒沤田年年都是人拉犁耕翻的。”
“噢,我还以为是今年牛要提前出槽呢。”来根是想早点离开这里,队长说的这些情况他也是知道的,去年这时候他还为拉犁的人扶过好几天犁把呢。
“我今天来呢,是想跟你商量一下,你再在这里坚持半个把月,除了管好田里不脱水,还要替队里扶几天犁,我明天就派三个劳力过来,他们只管出力拉犁,其余就由你负责。这样你也能多拿点工分。”
“这样好是好,我以前也做过,牛拉与人拉是一个理,不难,就是我这老寒腿今年老抽筋,不晓得下了水个吃得消冻?这样吧,先试试看,如果真的吃不消你再换人。”
第二天,队长就撑了条船将耕田用的犁送过来了,还带来了三个拉犁的女劳力。三个人中有两个姑娘,还有一个是刚从外庄嫁过来的新媳妇。拉犁用的粗索和牛绳来根这里有,不用带。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人们还没脱掉棉袄棉裤,有时,早晨寒沤田的水面上还结着一层薄冰。好在这一天还不算太冷,田里也没结冰,阳光明媚,就是有点儿北风,让人伸不开手脚。那两个姑娘一个叫春红一个叫小毛,春红已经二十岁出了头,去年婆家要带人,她爹妈不曾肯,说家里没劳力,要留在家里再挣一年工分,那个叫小毛的还没定亲,只比莲丫头大了两岁,因为爹妈身体不好,十五岁时就跟那些大妇女干重活计了。两个姑娘去年都拉过田,她们知道不过就是光着脚下水的这一阵感觉水有点咬人,等腿脚冻麻木了适应了就不觉得有多难受了,而且她们来时在家里就将棉裤换成了夹裤,便于将裤管卷到膝盖上面。那个新来的小媳妇从来没做过这活计,她娘家那里地势高,没这种寒沤田,她是听说干这活能拿到双倍的工分才跟着来的。
为了鼓励士气,队长第一个卷起裤管下了水,来根和两个姑娘也跟着下了水,不一会儿,四个人又不约面同地上了田埂跺着脚,都说,这水太“烫”人了。不过,只过了一会儿,他们第二次下水后就没再上田岸,三个人在前面拉着犁,来根在后面扶着犁梢,与用牛耕田不同的是,扶犁的那个人手中少了根牵牛的绳。
后来,那个叫巧英的新媳妇到底没下得成水,倒也不是她没决心,主要是因为她下身穿的那件棉绒裤实在没办法卷上来。队长只好对正左右为难着的她说:“算了,你回去吧,我替你拉一上午,吃过中饭我再安排别人来。”本来他是想示范一下,然后就洗脚回家的。
他们拉过了几圈后,拉犁的人出了力,身上也有了些暖气,腿脚也麻木了,这一关就算过了。不过,没出多少大力气的来根身上还是凉兮兮的。
下午,队长没来,换了个人竟然是小凤。来根问:“怎么叫你来了,找不到青年人了吗?”小凤说:“是我自己要来的,吃过中饭后,我听队长说要找个人换巧英,我就说:‘前几年也拉过田,就让我去吧。’队长还跟我说了句玩笑话,他说:‘也好,你家里照应好了,晚上就不要回来了,正好替来根哥焐焐脚。”(这里的习俗是夫妻们平时同床不共枕,都是颠倒着睡,所以习惯将另一半叫焐脚的)。过了年,小凤就是四十五岁的人,那时的人老得快,到了这种年纪也差不多算是个老太婆了,如果不是她自告奋勇想挣这份大工分,队长不会叫她干这种既费力气又挨冻的活儿的。
幸好,小凤套上了拉犁的绳鞭后在水田里还跑得挺稳当,再加上春红和小毛又是拉田的老手,让扶犁的来根也觉得比牛拉犁还顺溜些。他想,人倒底是高级动物,虽然没有牛那么大的蛮力,但人有灵巧劲。不过,现在好像人不值钱,反过来牛却很金贵,干部们舍不得让牛提前出槽耕田,怕把牛冻伤了,就是因为牛太贵了,一头好牛要值六七百元钱呢,那时一斤籼稻国家的收购价格只有八九分钱,如果生产队里死了一条牛,那就是一次巨大的损失,要影响到全队人的收入。而人呢,就是死掉三个五个也无关大局。说来说去,还是中国的人太多了。
来根心情好的时候,也会跟前面拉犁的人开点玩笑。他会用驱赶牛的术语喊一声:“欧,妨人!”需要停下来时就喊两声:“噢,噢!”(妨人是一句骂牛的话,意谓妨人精)
歇气的时候,他们只是将腿子在泥水里简单地洗一下,裤管也不往下放,坐到舍子里面弯一会儿腿子。因为是在棉裤里捂了一个冬天,三个女人的腿子都像夏天里的城里女人那样雪白粉嫩,让来根这个过了五十岁的小老头都觉得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了些反应。于是他便问小凤:“收工后还回去吗?”小凤不置可否地答道:“我来时,莲丫头已经上工了,没照应她,怕的是还要回去。”坐在旁边的春红插话说:“这么远的路,婶妈你还跑回去做什么?反正明天还要来,我们回去后替你跟莲丫头说一声就好了。”小凤听了就说:“也好,我在这里歇歇,你们替我带个信把莲丫头,叫她记着晚上将鸡窝门关好了,别让黄鼠狼将两只老母鸡拖走了。”
五十三  绿肥搬家
第二天早上,队长又来了一回,看到他们昨天耕得调调适适的三亩多水田,挺满意。春红姑娘问他:“队长,我们冻得要死,你准备一天给我们记多少工分?”队长说:“耕得好,不漏间,一亩田十二分你们四个人分,来根是技术工要稍微多一些。”她们算算都觉得工分不少,这闲档妇女做杂工每天只有六七分工,挨点冻还是值得的。于是,她们跟来根说:“我们上午不歇气,反正坐下来也冷,今天争取完成四亩田。”
第三天下午歇气的时候,四个人的腿子都已经皴裂开了,来根好一些,两个姑娘皮肤嫩,大白腿上布满了裂纹,有的正在往外面冒血珠儿。小凤皴得也不轻。不过,对她们来说这些情况一点儿也不稀奇,年年春天都这样,你想,一双捂了一个冬天的白腿子,一下子就成天地在泥浆中行走,又是太阳晒又是冷风吹的能不皴吗?看她们这样,来根便爱怜地问她们:“明天还能坚持吗?要不晚上跟队长说一下,换一班人来?”春红说:“没事,去年还皴得更厉害些呢,没办法,就生的这个命,再坚持两天看看,如果腿肿起来了就歇气。”来根知道,再严重一点腿子就会变肿,晚上睡觉就必须用旧布将腿子裹起来,否则冒出来的血会弄脏了被子。他还知道,最难受的是在重新下水的那一刻,那种钻心般的疼痛是会让人刻骨铭心的。幸好,到了第五天后接连下了两天雨,让她们得到了一次休整,坚持到了最后。
来根卷铺盖回家的那天,河边的柳树已经绿意盎然,桃花开得正艳,不过,舍子门前的那棵苦楝树还未绽放出新叶。接替来根的人还是去年在这里看管洋车的那个老头,那人也不过比来根大了五六岁,因为有严重的气管炎,惧寒,家里人怕他冬天死在舍子里没人知道才让来根去替换他的。天暖了便无需担心他的安全了,因为隔三差五就有人去那里干活,而且,队长每天也会在他的领地里转上一圈的。
春耕生产的第一台戏就是绿肥大搬家,耕、沤栽早稻的田。那时,化肥工业才刚刚起步,虽然各地兴办了一批小化肥厂,生产那种叫“碳酸氢氨”的土化肥,但产量也有限,按计划分到生产队里根本没法满足需要。因此,那些年农业生产所需的肥料除了人畜粪便等农家肥,就靠队里种植的绿肥。
绿肥是一种越冬作物,大都于秋后套种在上年的棉花田里,冬天,收摘过棉花后,留着棉花秸秆给绿肥挡风御寒,到早春时才去拔掉。这里种植的绿肥品种土名叫黄花草,学名叫苜蓿,开黄花。去过苏南的人都知道,那里种植的绿肥开的是紫红色的花,叫红花草,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紫云英。
早稻一般是栽在绿肥田里,因为早稻移栽时麦子还没有成熟,麦田的后茬只能栽中、晚稻。所谓绿肥搬家就是先要将田里的绿肥全部剐起来搬运到田头,然后再用船运到麦田的田头窖泥塘,作中、晚稻的基肥。窖泥塘(这里习惯叫翻草塘)是绿肥搬家中的一项最繁重的农活,操作时必须先将泥塘里的河泥全部翻出塘外,然后再将绿肥均匀地拌进河泥中,让其腐烂发酵。由于原先塘里的河泥大都已经干涸(有的是还是去年秋天罱上来的),必须先要用水化开并用耙子反复地将其揉成烂泥,这里又是粘土,风干了的土块就像是一块块半干的砖坯,因此,这种活儿是特别费时费力的。一天干下来,晚上睡在铺上总觉得膀子酸疼得没处搁。
虽然这样,但翻草塘的劳力还是清一色的妇女,因为男劳力要罱泥和挑泥(栽早稻的田里要施一交白河泥)。翻草塘又是一项计件的活儿,按泥塘的土方量计算工分,没法磨洋工,队长不愁你不把吃奶的力气拿出来。他只要时不时地检查一回质量就行了。妇女们一般都是三四个人一起翻一个泥塘,塘与塘之间你追我赶一天到晚都不歇气。
小凤的这个小组也是四个人,就是她们一起拉犁的三个人加上莲丫头。莲丫头是第一年干这种重活,一开始队长是安排她跟几个老年妇女一起去剐绿肥的,她嫌工分小,说,两天也抵不到翻一天草塘。再加上小毛那姑娘一顿劝,她说:“我也是十五岁就干这活儿了,莲丫头肯定能行,人家不要她,就叫她跟我们一起做,我们可以照顾她点儿。”小凤就说:“也好,就让她跟着干几天,不行的话就少分点工分给她。”后来,她们翻好两个塘分工分时,小凤说要少给点莲丫头,春红和小毛都说:“莲丫头虽然人小力气单点儿,但她肯卖力不偷懒,干得不比我们少,工分应该大家平分。”
因为是整天跟泥浆打交道,翻草塘的人比拉犁更容易皴腿子。常言道:“春风裂石头,不带帽子裂额头。”几天后,莲丫头的两条腿上布满了横七竖八的血道子,每天晚上都要在腿子上搽一遍歪歪油才能睡得着觉(歪歪油是一种廉价的装在蛤蜊壳子里的护肤品,其主要成分是医用凡士林)。不过,她还是咬着牙坚持到了绿肥搬家结束。使小凤感到欣慰的是今年终于能有三个人拿大工分了,或许今年年终分配时能分得一点余粮钱,不再当超支户。
五十四  风流队长
翻草塘结束的那天晚上,春红气呼呼地来找小凤,说是要找队长杠丧。她说:“我刚才在陈会计那里查过了这几天的工分,这队长也太欺侮人了,你知道吗,香丫头那个组每天都比我们多三四分工呢。”
莲丫头听了就说:“这也太不公平了吗?那几个人上工比我们晚,白天还歇几回气,凭什么工分还比我们多?妈,你应该去问问传礼叔,会不会弄错了?”
小凤说:“这事我早知道了,你们别不服气,就是去找他也说不出个什么名堂来,他会说工分是按土方多少算的,人家翻的塘比我们大。”
说到塘大塘小,春红就更来了气,她说:“我就更想不通了,分给她们塘是大一些,可那几个塘都是冬天里才攉上去的泥,是烂的,我们翻的塘全是去年的陈货,比大一点的塘更费力气。凭什么叫我们天天啃硬骨头还没人家工分多?”
“想不通就再慢慢细想想,你说,怎么就这么巧,分给她们翻的塘为什么天天都是好翻的大塘?还有,队长在田里转一圈后总是要到她们那边去帮会儿忙?可一回也没帮过我们呢?”
听到这话,春红好像也有点醒悟过来了:“噢,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到有人说传礼这人现在也变坏了,莫不是他是在想香丫头的心事?”
“何止是在‘想’,听人家说去年冬天就上了手了。不过,没凭没据的事情人家做得你说不得,你们姑娘家在外面可别瞎说。还是回去歇着吧,别找麻烦惹事。”
说到这里,春红就就再也没话说了。
香丫头是本队个子最高的女人,她的男人也姓王,叫王传法,是王传礼的一个本家兄弟。个子不高,跟香丫头站在一起时还比婆娘矮半头。去年冬天也上大型河工上去挑了三个多月河,香丫头就在家里带着一儿一女过日子。虽然这个高个子弟媳妇还比王传礼小五六岁,但她一开始可不是王传礼的目标,他的目标还真的是他的隔壁邻居小凤,他不喜欢那种大洋马的类型,却偏偏在心里喜欢上了娇小灵巧的隔壁嫂子。
王传礼虽然也当了七八年的队长,但在这方面没经验,以前他家婆娘贞莲子没得病时,他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现在的他已经跟打光棍差不多了,那婆娘连风都吹得倒,哪经得住他如狼似虎地折腾?他想,此时如果再不找个把相好的,这干部真的让他白当了。因此,当刘来根将铺盖搬到田里时,他就开始盘算着如何将小凤弄到手。他先是悄悄地给了她一大瓶点灯的柴油,后来队里死掉了一条老牛,在分牛肉时又故意地多称了二斤多给她。给柴油的那一回小凤倒是一直没往歪处想,只当是是对他家的一点小照顾,毕竟两家是紧邻。多分了二斤多牛肉虽然也算不得是什么大事,那时牛肉与猪肉同价,何况还是杀的一条死牛,但这次还是让小凤有了些警觉,他这样做倒底是为了什么?因此,她一直没敢将这事告诉来根,只是带了些牛肉给他。
几天后,小凤心中的謎团终于解开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凌晨,小凤正在厨房里烧早饭,孩子们都还没起床,巷子里静悄悄地没一个人。虽然冬天里无需要起早上工,但她们家人口多,一大锅子粥不容易沤得稠和,因此,小凤每天都要起个早更头。
过了会儿,小凤就听到有人在敲大门,她以为是队长要跟她安排今天的活计,开门一看,果然是王伟礼。在院子一角的厨房里,他递给她一个纸包,软软的,分明是一块布料。那年月,男人给女人送这么重的一份礼,其意图是不言自明的,于是她便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也没什么意思,就是看到你穿的那条裤子上补丁撂着补丁,怕的是有好些年不添新衣裳了,昨天在公社里开会,顺便替你在供销社里买了件裤子料,是中长纤维的,能穿好几年呢。”
“噢,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真想不到,我这么大岁数的一个人,还有干部惦记着我。我更没想到原来你王传礼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过,你看错人了,我就是冻死也不会收你的东西!你快拿走,不然的话,等天亮了我送给你家贞莲子,你不怕把她气死你就丢这里。”她的一番义正词严让队长彻底地断了念想,连忙语无伦次打起招呼来:
“对不起,怪我不好,你别生气,我这就拿走,千万不能让贞莲子晓得。”说着就拿起东西要走。
小凤见他这样,觉得既好气又好笑,于是就说:“你放心,你拿走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就当没得这回事。”
后来,小凤听到了他的脚步声向着巷子东头走去了,便知道他是去了香丫头的家。
五十五  四夏大忙
人民公社时期的四夏,就是指的是夏收、夏种、夏管、夏分。其实最累人的活儿只有两夏,即夏收夏种,所有的越冬作物要收割脱粒晒干扬净,该上缴国家征购任务的麦子要及时晒干扬净送到粮站,口粮和种粮也要晒干入库。麦子收割后要先将窖好的泥渣挑到田里作基肥,然后再上水耕田栽秧。那时,除了村里有一台几个生产队合用的抽水机,其它的所有农活全靠人工。麦子要一把一把地用镰刀割起来,秧苗要一棵一棵栽到田里。因此,这段时间里队里的干部都是在天还未亮时就在巷子里大喊大叫地驱赶社员上工,有时晚上还要到场上去开夜工拭把(即用人工脱粒,将麦子一把一把地往碌碡上掼打)。
在四夏大忙中,女劳力的活儿还比男人们繁重得多。因为栽秧和割麦这些弯腰撅腚的活儿全都是由妇女们来完成的。男人们只做些罱泥、挑泥、挑渣、挑麦把和挑秧苗等不大需要弯腰的活儿。虽然这里的男人都会割麦(他们都没栽过秧),但他们都挺油条,谁也不肯去跟妇女一起去割麦,队长也拿他们没办法。
相对来说,刘来根的活儿倒不是太苦,他是牛把式,天天跟在牛屁股后面耕三四亩田。不过,他同样要起更头带晚作,因为他要为小凤和莲丫头磨镰刀。女人割麦男人磨刀是这里的约定俗成。为了让自家的女人少费点力气,男人们都会在磨刀上下功夫,他每天早晨和中午都要磨两个人用的镰刀,特别是莲丫头是第一年学割麦,细膀子哪有大人有力气,更加需要有一把锋利的镰刀。
如果不是得了什么大病,队长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在家无故歇工的。有的人实在坚持不住就只能装病,在铺上躺上一天。装病的那天是不能上自留地上干私活的,被队长看到了就要罚工分。这时候,自留地也是有许多活儿要做的,麦子收上来后,大都要栽一点山芋,刚栽的山芋要连续浇好几天水才能醒棵,这些活儿只能在夜里摸黑去干。
下雨天也闲不下来,家家都要支石磨磨麦子。每年到了这时候,上年的口粮计划家家都吃光了,队里会安排每人六十斤麦子作夏接秋的口粮。一开始分的是元麦,那种麦因为产量极低,又特别难吃,现在早就没人种了,但那时生产队里每年都要种一些,专门分给社员作口粮,一来是因为元麦成熟早,能早一点让过去正在度春荒的饥民吃到新麦,二来也是因为用那种麦当口粮经济实惠,连麦皮也能混在糁子里煮粥吃。那年月是度命要紧,哪顾到好吃不好吃?
磨麦子用的石磨不是家家都要有,来根家就有一副祖传的石磨。在农村中还不曾有粉碎机的那些年,天一下雨上不成工时总会有邻居上门借磨子磨粮食。于是,巷子里就会成天地响着单调的嗡嗡声。如果碰到好几天不下雨,那种声音会一直响到深夜,没办法,再累再瞌睡也要将分的麦子磨成糁子,总不能用清水煮麦子吃。元麦还可以将其磨成一种叫“粯子”的食材,“粯子”其实就是磨得更粗一点的麦碴子,可以用来煮干饭吃,味道有点像用高粱米煮成的饭,挺熬饥。就是吃不起,没那么多麦子够那样地挥霍。
四夏大忙期间,因为是青黄不接,没什么代食品吃,靠分的那点麦子又不够吃,社员家家都是一天只吃三顿麦糁子粥。绿肥搬家时还能从田里偷偷地带一些黄花草回来煮顿干饭吃,现在是什么也没有了,会过日子的人家还存着一点胡萝卜干子,大多数人家没有,只能天天喝粥。需要改善生活时,就用麦糁子擀一顿格钉吃,格钉是用元麦糁子做成的一种手擀面,由于糁子太粗,擀出来的面条比筷子还粗些,长度只有两寸多,像一根根铁匠打成的铁钉。
到了小麦登场后,情况会好些,可以用石磨将小麦磨成一种叫连麸倒的面粉,麦子中所有的麸皮全留在里面,不知道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全麦粉是不是跟它是同一个概念。用小麦连麸倒擀成的面条要比格钉细长些,吃时加点辣椒豆瓣酱是农村困难时期的一道美食。不过,那样吃法太费粮食了,一般人家舍不得经常吃。
莲丫头在去年跟着妈妈栽了几天秧,今年就成了正式的栽秧工。而且出手不凡,栽得并不比大人慢,甚至还比那些栽了几十年秧的老手栽得调适、好看。因为她妈妈是庄上出了名的栽秧能手,大家就说是名师出高徒。这里过去衡量女人有没有能耐通常有两个标准,一是看她会不会栽出一手好秧,二是要会做得一手娴熟的针线活儿。
在栽秧的季节里,来根还要起得更早些,因为栽秧的人要起很大更头下田拔秧,大都是摸着黑往田里跑。家里的男人要起来煮早饭,到了天亮时还要给栽秧的人送早饭。通常是用一只大一些的搪瓷缸子送点粥到田头上,女人们洗下手站在水田里就将那粥喝掉了。刘来根每天给小凤母女俩送过一盆粥后,还先要将三个上学的孩子一个个地叫起来吃早饭。然后才牵牛下田。
有一天夜里,队长家的闹钟坏了,下半夜就将女人们喊下田去拔秧,那天又正好是个没得月亮的黑星夜,害得小凤在一个灌溉水槽里摔了个大跟头,那一跤摔得可不轻,被人拉起来后觉得腰眼里好像灌了铅似的不能动弹,莲丫头只好回家喊爸爸。后来,还是来根拎了张马灯过来将她扶回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3 15: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五十六  队长家事
小凤被来根扶到铺上后,就听到来根在大门口遇到了队长,来根先是说小凤跌伤了,现在腰眼不能动,他要请半天假撑船替她去出去看。
传礼说:“没事,你去吧,我替你耕半天田。”
“家里还没钱。”
“你写一张付一元钱的条子给我批一下,到会计那里去拿。”
离这里五六里远的一个小庄子上有个祖传的骨伤科先生,农忙时,到那里的病人络绎不绝,做一次关节复位再加一张膏药只收一元钱。到了那里时,小凤是在来根搀扶着走上岸的,神奇的是那位长胡子老先生只是在背后抱着她转了两下,小凤就觉得疼痛减轻了许多,后来又在她的腰部贴了一张膏药,并嘱咐她说:“你这个跟头跌得不轻,腰里一下子就掉下了三个算盘珠儿,现在凑是凑上去了,你回去起码还要歇上三五天才能做大活计。”
那天下午,是个闷风气暖的大晴天,庄子上寂静得听不到一点声音。躺在铺上的小凤老是觉得心里有点烦躁不安,一天比一天热了,答应给莲丫头添两件换身褂子的事还不曾落实,往年大忙结束后队里会搞一次夏季预分,到时工分做得多的人家能分到二三十元钱,今年她们家工分不算少,不知道能不能分到点钱?
她正在七思八想时,就听到了从院子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和咳嗽的声音,原来是隔壁的贞莲子过来看她了。过了一会儿,贞莲子就气喘吁吁走到她睡的房间里。
“怎么弄的?这么不巧,跌得这么重,现在还疼吗?”
“不动不疼,凑上去了,就是腰里有点酸。你来,就坐铺边上。”小凤拍了拍床桄边子,贞莲子便仄着身子坐下了。
贞莲子跟小凤的岁数差不多,不知是什么原因,竟然得上了这痨病,现在已经被折磨得像个老太婆了,说生活吧,她家吃的要比小凤家好得多,当干部的人家总比普通社员家要宽裕些。
“你知道吗?传礼现在在外面也有小路了。”贞莲子难得有机会与人说说这些私房话,这些年她跟小凤处得不丑,于是便细声细语地打开了话匣子。
“不会吧,你别瞎想,他一向都是个规矩人。”
“以前是规矩的,现在也不规矩了。我知道你是在瞒着我,一个队里的,怎么会不晓得?老实告诉你吧,去年冬天就搭上香丫头那婆娘了。”
“你怎么晓得的?是他自己告诉你的?”
“他没瞒我。”
这情况小凤还真的没想到,这王传礼也太老实了,这事情也能告诉婆娘?她想到如果那一次她糊里糊涂地收下那件裤子料,这婆娘还会将她当人看吗?
“你不曾跟他杠?”
“一开始我倒是想跟他杠的,后来仔细一想,我没必要计较他那些事了,我还能过几天?我已经跟死人差不多了,他还正在力头上,人家当干部的自家婆娘健健康康地还在外面嫖呢,他为什么就不能找个把相好的。”
听到这里,小凤忍不住地笑着说:“真没想到你还这么大方。我可从来没听说过。”
“不怕你笑话我,其实他做这事还是我撺哄的(方言,怂恿的意思),有一次他压在我身上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事后,我跟他说:‘你这人真诨荡(方言,窝囊的意思),也当了这么多年的干部,我都这样了,你就没本事在外面找个把人?’打那以后我就发现他开始动了心思。后来,我怕他在外头瞎找,破坏人家家庭,就又跟他说:‘千万不能去勾搭正经人家的婆娘,人家顾名声,弄得脚大脸丑的让庄上人笑话。’”
“这么说,香丫头还是你给他牵的线?”
“我是提悟过他的,我说:‘以前秦树勇在我们队里当会计时,你那个本家兄弟明明知道他家婆娘跟会计好,还是和孤佬儿称兄道弟地玩朋友,你去找你那弟媳妇,她肯定不会‘黄’你,再说,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来,将来你照顾他家一点也不算是帮了外人。就是到了哪一天我走了,你们还能明里暗里地伙着过。’你说,我这样提悟他说得对不对?”
原来是这样,小凤不得不佩服起这婆娘用心良苦了。于是她便说:“经你这一提悟,后来他们果然就好上了?”
“一开始还不曾,他好像不大欢喜香丫头,不知道是嫌她生得粗正还是嫌她名声不好?我告诉你你可别见气,他老是在我面前夸你好,说你贤惠,懂理,人还生得标致,看得出来他是想过你的心事的。我跟他说过:‘你别黄鼠狼想吃天鹅肉,空头心事别瞎想,人家是个正经人,你是绝对勾搭不上的。’后来他就断了念想。”
“你瞎说,他哪会看上我,我比香丫头大好几岁呢。”
“我说过,你别见气,就当是我瞎想的,反正事情已经过去了,他现在跟那婆娘热乎着呢。有时成夜宿在她家。”
“传法在家里他也敢去?”
“他们夫妻俩不睡一张铺,男将跟儿子睡在东房里,婆娘跟女儿睡西房。在这方面,传法那人不问,外面还有人说他是二哼子呢。”
“哦,这么说是宝塔倒在井里了。”
那天,两个人拉呱话一直拉到太阳快要落山,因为小凤要挣扎着起来为一大家人煮晚饭,贞莲子才踏着碎步回了家。
五十七  黄金搭档
第二天天还没亮,王传礼的大嗓门又一家一家一户地喊人下田拔秧。小凤也从铺上拗起身来说也要同莲丫头一起下田,来根说:“人家先生照应你歇三五天呢,你才歇了一天就要去栽秧,成天地弯着腰,你吃得消?还是再歇一天吧,别舍不得那点工分了,万一再弄伤了,花了钱人还受罪。”后来她就又说要起来烧早饭,来根说:“算了吧,还是我来,你就再享一天福吧。”她说:“起惯了更头,睡不着。于是二个人都起来了,一个人煮早饭,一个人洗昨天换下来的衣服,平常日子,这些脏衣服要等到从田里回来吃过中午饭才有空洗。
没多会儿天就亮了。来根牵牛下田时顺便给莲丫头带了一大洋瓷缸子粥,他今天耕田的地方就在秧田旁边,顺路。三个儿子吃过了也一起背着书包去上学了。
难得闲下来的小凤正翻出一件旧夹布袄出来,想替莲丫头改一件能脱单穿的小褂子,那是她很早以前穿过的,因为嫌小就在箱子底下压了许多年,是花格子布做的,还有七成新,她寻思着,如果将里子拆掉,光用面子改一件小褂子可能正合莲丫丫的身。
这时,她看到存女急急忙忙地进了她家大门。存女说:“姐,知道你闪了腰歇在家里,我想请你帮个忙,今天公社里有几个大干部要到这里来检查工作,说是要准备什么现场会,有四五个大干部要在这里吃顿饭。张支书要我在家里忙饭招待他们,现在,树勇已经将东西都买回来了,说还要再逮一只鸡,你说,这急急霍忙的,我一个人怎么弄得过来?不晓得你能不能过去帮我烧烧火?反正我是会叫树勇开工分条子给你的”
“这个没事,烧火、杀鸡我都会,这可是个美差呢,不要出大力气还能拿到工分,你天天喊我我都去。还有,要鸡子的话,我家倒是有一只不大肯生蛋的老母鸡,就是已经放出去了不晓得能不能逮得住?”
“这样更好,省得又要通庄去找,你快抓把麦子出来喂它们,我来逮。”后来没费多少周折那只肥嘟嘟的老母鸡就被存女抓到手中。
小凤笑笑说:“你真不简单,像个叉鸡贼了。看这样子,你平时可没少逮人家的鸡。”小凤知道,自从那次捉奸的风波过去后,她跟张桂英支书已经和平共处了一些日子了,为了报答她的宽宏大量,支书也没少照顾她们家,凡是村里到了客全是在她家招待,不但使她少晒些太阳,还经常能尝到些平时难得吃到的荤腥,一年下来,估计还会给她补助上千工分。
到了她家,两个人就忙着烧水杀鸡、㓾鱼、择菜。她们不在一个生产队,平时难得见面。因此,他们一边忙着一边还谈着家常。存女说:“姐,你知道吗?今天支书的男人陈宝春也要回一趟家呢?他现在是公社里的挂桨机船上的驾驶员了,书记、社长上哪儿都是他接送。”
“哦,怪不到我看到大队里划小差船的换了人,原来他是调到公社里去了。”陈宝春从江西回来后,大队里正好办了一条苫着棚子的小差船,船不大,只能乘三四个人,一个人划着双桨,比用篙子撑船快得多。这样的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个庄子都有,那时还不曾办得起挂桨船,村里主要干部出门开会就用这种船接送。人说夫荣妻贵,陈宝春可是妻荣夫贵,他一到家就先在村里划差船。现在又被调上了公社开挂桨,看来张桂英这婆娘本事还真不小。
十点多钟时,张支书和秦树勇一起陪同公社领导们进了屋,其实他们很早就到了,已经乘着挂桨船在田里转过一圈了。连开船的陈宝春一共来了四个人,除了一把手沈书记还有华社长和王部长。常言道,宰相门下七品官,陈宝春虽然是到自己的家,但也要算是一个来客,平时,不管到了哪个村,村干部们也被将他奉为上宾,一口一个“陈师傅”的恭维不暇。
沈书记是刚从外面调过来的,五十岁左右,谢了顶的脑门上亮堂堂的。华社长曾在这里蹲过几年点,那时张桂英还是村里的二把手,村里曾有过传言说他和大队长张桂英关系不一般。王部长就是曾在这里当过几年支书的王成,他现在可是公社人武部的部长,同时还兼着这个东北片的片长。他们来的目的是要在这里召开一个四夏工作现场会。这个片里的五个小庄子四夏工作进度快,质量好,特别是陈家大队成绩突出,他们的夏粮不但增了产而且还率先完成了今年夏粮入库任务。公社党委经研究决定三天后在这里召开一个有全体大、小队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现场会,激励一下后进单位,为四夏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吃饭时,秦树勇家的那张八仙桌人没坐满,来客四个人加上村里的三个主要干部才七个人,开始时陈会计还不肯坐,说他要帮着端菜,后来还是华社长说:“一起吃吧,锅上不是还有两个人吗?由她们端。”菜的品种不多,但实惠,光是那只老母鸡就盛了两大海碗,另外还有鱼肉蛋和几样时鲜蔬菜,全都是用粗瓷大碗装得带了尖。几杯洋河大曲下了肚,沈书记当场就表扬起这个大队里的工作,说他们班子团结,成绩显著,支书、大队长是一对黄金搭档。张桂英红着脸说:“书记你快别这样说,我们不过就是按照领导的布置做了些本职工作。谈不上有多少成绩。如果有成绩也是上级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大家哈哈大笑,满屋子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五十八  又逢转机
主客酒足饭饱后,存女和小凤先忙着收拾桌子让客人们喝茶。然后她们才到厨房里就着剩菜吃饭。存女知道小凤平时没什么好东西吃,不住地往她碗里搛菜。小凤在家里已经吃了一个多月的麦糁子粥了,难得舍得煮上一顿麦粯子饭吃,吃什么菜她也觉得无所谓了,光是那纯白的米饭对她来说就是一次特别的享受。那年头,一到麦场大多数人家家中都没一粒米。
没多会儿,陈宝春就带着书记社长回公社了。王部长没走,他是这个片的片长,要留在这里跟村里干部一起准备现场。张支书和陈会计去河边上送客时,秦树勇就在堂屋里陪王部长喝茶。王部长突然问起秦树勇:“刚才跟你家存女一起收拾桌子的那个人是不是刘来根后来寻的婆娘?”
“是的,你那时不是还在这里吗?怎么就认不得了?她昨天起早下田拔秧跌伤了腰,在家里歇气,被存女喊过来帮烧火的。”
“好像比那时更瘦了些,一时触不起来。现在刘来根在做什么?家里过得怎么样?”
“他在队里用牛耕田。冬天看洋车舍子。家里过得挺难,因为这婆娘带了两个孩子过来,他们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刘来根又算不上是个大劳力,年年超支。”
“当初,是我将他那个保管员拿下来的,现在想想,我那时做得有点左,就贪污了几十斤米,而且他还是个烈属。听说他的生父是在长征途中牺牲的?我看,如果有机会,你们可以适当地对他家照顾点儿。”
“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眼前就有一个机会,自从张支书家的宝春调去公社后,村里还不曾落实下划小差船的人,都是临时喊人划的。如果让来根做这交易总比天天跟在牛屁股后面耕田要轻松得多。不过,这话我不大好跟张支书说,这婆娘跟存女是表姐妹呢。”
“哦,这有什么关系?你不说我回头跟她说。”
那天晚上,开过了大小队干部会后,张桂英果然向树勇提到了刘来根,显然是王部长跟她说过了。她说:
“王部长说他觉得挺对不起刘来根,想让我们找个机会照顾照顾他,我想安排他划差船,一年下来适当地多给些工分,你看怎么样?”
“我觉得你这样安排挺好,划差船又不是天天要出去,还能拿到固定的工分。他是烈属,庄上人也不会有多少意见。”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等开过了这次现场你就通知他正式上工。”
现场会的会场就安排在来根这个队的打谷场上,为了这个会,王传礼忙活了几个通宵,眼睛都熬红了。会议要求打谷场上必须做到粮进仓草上堆,场边上还要移栽上南瓜秧,给人一种这里麦收已经全面结束的假象。其实,他们队里还有好几千斤麦子没晒得干,只好先临时堆到场屋内,等开过会再晒。这时候,大多数生产队的场上正忙得热火朝天,有些后进队场上还堆着麦把没脱粒。决策者们希望通过这个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平衡。
最繁杂的工作是要准备好田里的现场。这是一次流动现场会,不是简单地召集一些人到指定的地点开一次会,其中有半天时间要参观现场。领导要求,供参观的路线上要看不到尚未插好秧的白田。还要对早期栽下的早稻田要做好田间管理。棉花田里要做好灭茬、松土、施肥等一系列工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人看到的秋熟作物都必须长势良好,田里没一根杂草。因此,这几天凡是现场经过的地方,干部社员除了起早带晚下田,还要天天开夜工到打谷场上去清场。
开会的那天早上,队长安排来根和四五个男劳力一起用船搭浮桥。那时,圩子与圩子之间还不曾有一座桥,平时下田大都要撑船,为了保证参观现场的人一路畅通,每条河上都要由所在生产队派人用农船搭起浮桥。那天,五六百人的队伍在田间小路上形成了一道弯弯曲曲的长蛇阵,一路上红旗招展,盛况空前。那年头像这样的大型现场会,每年都要开好几次,这种活动对于所在的庄子既是一次灾难也是一次机会,说是灾难就是开一次这样的会社员们要被折腾得蚀掉个膘,好处是村里的主要干部会在上级领导心里留下个好印象。有时候,领导一高兴还会奖励一两吨化肥计划给作出了贡献的生产大队。
大部队是临近中午时进庄的,事前各个村的通讯员已经在庄上借锅子煮好了中午饭。公社干部和社直单位的负责人则由村里招待。食堂还是开在秦树勇家中,一共六桌人,堂屋里摆了四桌,天井里还搭了个临时棚子放两桌。刘来根也被树勇叫过去帮忙盛饭端菜,事后也饱餐了一顿米饭。
露天会场只放了一张大桌子,由公社电影放映队船上的人负责发电调试音响。参加会议的人都是在屁股下面垫个草把席地而坐。会上先由张桂英作了典型发言,发言稿是陈会计帮她写的。下面有人议论:“想不到这‘丫头宝’肚子里还有几滴墨水。如果再年轻些,说不定还能当上公社妇联主任呢。”
紧接着,沈书记作了两个多小时动员报告。下面有许多人在阳光下打起了瞌睡,这种报告大都是由秘书起草的新八股,无非是一形势二任务三要求四领导,没多少新意,倒成了那些刚从一线上下来的队干部们的催眠曲。
晚上,秦树勇特地去了一趟来根家,对他说:“大队里已经研究过了,想安排你负责划差船,如果你没意见,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到队里上工了。先去把差船棚子整修一下,这些日子没将人固定下来,棚子已经有点漏雨了。”
来根听了连忙说:“我哪能还有什么意见,这事多亏了你帮了大忙。”他并不意外,因为两天前存女已经将这个内部消息透露给小凤了。
五十九  荡起双桨
那条小差船,来根以前也划过,前几天替小凤出去看骨科先生就是划的那条船。平时就泊在仓库后面的水码头旁边,用一根铁链子锁在码头桩上。比放鸭的船稍大些,估计满载也不过一千多斤,至多只能乘坐五六个人。船是新钉的,新木板上涂着一层黄灿灿的桐油。后舱上面用木板苫了一个棚子,棚子里面的舱中铺了一张草席,天冷时,里面还有一条棉被。因为空间狭窄,紧挨着只能躺下两个人,个子稍高一点的人还要弯着腿子。如果人再多一两个就只能在舱里坐着。好在,这条船是张支书一个人用得多,躺在里面还是挺舒服的。没苫棚子的船头是划船的地方,左右船帮子上各支着一把小巧玲珑的木桨。对着船头的棚子中间有个可以上锁的小舱门,划桨的人面对着舱门,如果里面的人将门关上了他是看不见舱里的人在做什么的。那时候,水乡地区这样的小船很多,有的集镇的轮船码头上也有不少人用这种船送客,相当于水上出租车。
第二天早上,秦树勇就给来根送来了两把钥匙,说其中一把是舱门上的,一把是泊船的铁链子用的,并关照他说,今天这船没人用,你去先把席子抱上来晒一晒,然后再将棚子整修一下。说完后他又去了王传礼家,估计是去跟他打个招呼,毕竟是要长期调用他们队里的一个劳力。
因为公社里刚刚开过一个大型的现场会,按照惯例这两天没什么会议,因此,来根就等于是一连歇了两三天,只是每天中午前,将公社邮递员送过来的报纸信件送到各个大、小队干部家中,闲下来就在家中烧烧煮煮洗洗漉漉。他倒是很想下田去将小凤或者是莲丫头换回来歇会儿气,但他不敢,因为树勇跟他说过,没事的时候,千万不能下田帮家里人挣工分,那样的话群众会说大队里养着闲人。他还说“你这活儿,有时候是比上工要享福得多,但也有苦的时候,如果是要送人到区里去开会,来去几十里路风大风小的就靠你一个人划,有时候天不亮就要出发,小半夜时才能回来,到时你也别喊苦。”来根只好回他说:“这个我晓得,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来根第一次出差是三天后的一个早上。那天公社召开支书、大队长、总账会计三把手会议。上一天晚上,树勇就过来通知他了,还说要他带一斤米到那里去跟他们一起煮中饭吃。让来根觉得挺为难的是他家中已经脱了一个多月的米了,总不能带一斤麦粯子去跟他们掺和着煮饭。后来还是小凤去了一趟树勇家,将这情况悄悄地告诉了存女,存女二话没说就称了十斤米让她拎了回来。小凤告诉来根:“我说过了,这是跟她家借的,到了秋天分稻时再还她。这些米也够你跟他们一起出去开十回会了,我们家里一粒不动它。”
公社驻地的那个大庄子离这里不算太远,弯弯绕绕的水路也只有十二三里。他们是天蒙蒙亮时出发的,估计上午七点多可以赶到那里。
那天,他们运气不错,船刚划出庄,就有一条跃出水面的大鱼不偏不倚地跳进船头舱里,那是一条足有三斤重的鲢鱼。张支书说:“幸好是跳在船头上,来根今天头一天出差就碰到个好兆头,我们今天有了中饭菜了。”这里常有鱼儿跳上船,不过,如果碰到鱼跳在船的中舱里讲迷信的人是要将鱼放生的,因为有句俗话说:“船头上金,船后舱银,跳进中舱里要死人。”
中午饭是在一个姓王的关系户家中借锅子煮的,那时,在公社驻地每个大队都有一两家关系户,平时到这里开会、送粮、卖棉花都在这里办伙食,有时开到隔宿的会比如冬天办学习班之类的还在在这里借宿,人多时就打地铺。这些人家都特地砌了大灶,态度也挺热情,因为一年下来能沾到村里不少光。特别是在送粮的季节里,大都是由这些人家先垫米煮饭、垫钱买肉买鱼,事后给他上百斤粮食,反正是集体的,大家都挺大方。像今天这样由大队主要干部参加的会,主家是沾不到什么光的,甚至还要倒贴点烧草和烧菜的佐料。
中午,他们将一条大鱼和四斤米饭差不多全部解决了,只盛了半碗饭挟了一块鱼给老王家的小孙子。那时人的饭量大,即使是当大队干部的也不可能天天吃到用纯米煮的干饭。如果是有生产队干部参加的会,虽然每人也带一斤米,但吃时是要由炊事员分饭的,否则吃得慢的人就会吃不饱。那天,老王家公孙三代煮了一大锅麦糁子粥,等他们吃过了,一家人才开始拿大碗盛粥喝。
饭后,来根到供销社百货部逛了会儿,这个小镇只有这一家较大的商业网点,另外还有个比村里的代销店大不了多少的合作商店。他在花花绿绿的布匹柜台前流连了许久,看到有好几样花布适宜替莲丫头做小褂子。他身上虽然带着布票但没钱,他知道,陈会计身上是带着钱的,吃饭时,他曾想开口跟他预付五块钱带两件褂子料回去,后来想到他是第一天跟他们出来的,终究没好意思开口。
散会后,陈会计没跟船回来,说是他姐姐留他过一宿,明天早上走回去,其实这条路走旱路也不过个把小时,路上虽然隔着三条河但都有人摆渡,过一次河二分钱,以前王部长在这里当支书时上公社开会全是步行。支书大队长两个人上了船后就在船棚子里躺下了,他们是一颠一倒躺着的,棚子门也没关。来根想,如果两个人将门关上了,在里面也是可以做那事的,果真那样的话,他是会觉得挺难堪的。不过,他们实在没这个必要,他们想做那事的话,机会实在太多了,张支书的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在公社开挂桨船的陈宝春难得回来。
六十  大院春色
隔了三四天,来根又送支书一个人去公社开了一次会。头天晚上,树勇就关照来根说:“她一个人去是不需要借锅子煮饭的,都是在公社食堂吃,你也可以带一斤米跟她一起到食堂换饭吃。”来根听了后就跟小凤说:“那样的话,我就没必要带米了,我早上多吃点儿,晚上回来再吃。”小凤说:“怕的不行,现在日天这么长,中午不吃点儿,晚上回来划船怎么划得动?还是让我明天早点起来摊一大块麦糁子饼让你带去吧。”“也好,要不就多摊点儿,我有一小块就行了,让儿伢们也沾点光。”
那天,快散会时,陈宝春突然跑到河边上对来根说:“桂英今天不回去了,你先走吧,我把她留下来了,她叫你明天早上过来带她。”来根知道,陈宝春在食堂旁边有一间宿舍,不过,听说支书从来不曾在他这里过过夜,今天可能是她发了慈悲,特地给这个在江西过了好几年光棍生涯的男人送点温情。陈宝春比支书大三四岁,以前干的活儿重,又没什么好东西吃,因而刚从江西回来时看起来就像个老头,现在情况变了,开挂桨船又花不了多少力气,还能跟在大干部后面胡吃海喝,人就变得比过去精神得多了。有时候,晚上开着船回一趟陈家舍,正值虎狼之年的张桂英觉得他好像年轻了十多岁,那方面的功夫并不比二三十岁的壮汉差。
其实,张桂英今天在公社大院里留宿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个次要的原因就是她想查一下陈宝春的岗,前些天,有人向她告密说陈宝春在大院里有了外遇,食堂里的一个打杂的婆娘跟他好上了,她倒不是吃醋,她不是那种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小肚鸡肠的女人,她是怕他弄出什么纰漏来被赶回家,她要找个机会敲打敲打他。另外的一个原因跟华社长有关。吃中饭时,华社长悄悄地跟她说:“沈书记明天要起大早上县里去开会,你就留下来过一宿吧,”她听后自然心领神会,这老馋猫是想跟她重温一回旧情。她听宝春说过,这里到县城开船要得三个小时,每次送人去开会下半夜就要动身,这个空档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晚上,陈宝春还特地花钱请食堂里的厨师老陶炒了几个菜。沈书记的家在县城里,平时三餐都在食堂吃,华社长虽是本公社人,但他那个庄子离这里有十好几里路,今天也没回去,说是张支书难得到老陈这里来,要帮老陈给老婆接接风。酒是无需买的,食堂里有成箱的留着招待客人的好酒。他们四个人说说笑笑地喝掉一瓶酒后,书记和社长吃了点饭就回宿舍去洗澡了。这边陈宝春又把老陶夫妻喊上桌,又陪他们喝掉一瓶。老陶的婆娘就是那个打杂的,叫美英,四十岁左右的样子,除了人长得太胖,模样还算可以。老陶是个憨厚的庄稼人,没多少话说但挺能喝酒。美英嘴甜,一口一个张支书地叫着。
晚上,当张桂英开始“审问”陈宝春时,他先是矢口否认,后来经不住她的苦口婆心还是坦白交代了。原来也才搭上了个把多月,他嗫嚅地说:“既然你知道了我也不瞒你,那天晚上,老陶喝醉了,像个死人,那婆娘也喝得不少,她赖在我宿舍里不肯走,我就没熬得住。我保证,今后再碰她我就不是人。”正说着,隔壁老陶夫妻的宿舍里就有了动静,显然是两个人已经将食堂里锅碗洗涮好了,张桂英的“审问”只好至此结束。然后就洗澡上铺歇息,当然也免不了要尽一次妇道。
第二天凌晨时,陈宝春就同沈书记一起走了。张桂英看到华社长的宿舍里也亮起了灯。她知道,此时才真是春宵一刻值千斤,再过一会儿老陶夫妻就要起来煮早饭了。这老家伙算得上是她的恩人,如果不是这个靠山,无论她工作能力怎么出色也轮不到她当上村里的一把手。他虽然不是公社一把手,但他的能量可不小,他是本地人,伴了好几任书记,常言道强龙压不住地头蛇,一把手也要让他三分。当她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走到华社长的门前时,里面立刻有人将门打开了。她一进门就被紧紧地搂住了,接着里面就熄了灯……
云收雨散后,张桂英就要撤退,可老家伙还搂着她意犹未尽,她只好又陪着他说了会儿话。她说:“我家宝春也是你把他弄过来的,你要看着他点儿,你知道吗?现在他有点麻木了,我真担心,弄得不好他在这里站不住脚。”
“你是说他和老陶婆娘的事?那个你放心,不会出什么事,老陶那方面不行,他要是顶真的话,那婆娘早跟他离婚了。”
“哦,原来是这回事,这样说来,那婆娘跟你也有事?”
“这个你就别瞎猜了,你还不知道呢,那婆娘底子不好,有狐臊,没人碰,也只有你家宝春重口味。你别管他,反正你又不稀罕他给你缴公粮。”老家伙说着还在她的屁股拍了一下。听他这一说,张桂英也就放心了。
后来,他们一起在食堂吃过早饭后,来根就把小差船划过来了。她一上船就关上了舱门,在里面躺下了,一路上,船头上的桨声与她在船棚子里发出的呼噜声遥相互应,船靠岸时还是来根将她叫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