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中考放榜的季节,总会出现各种“喜报”,如:今年中考状元在某某学校,某某学校有多少人考上了兴化中学,等等。喜报!喜报!通常报喜不报忧。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兴化的学生,撑起了泰州中考半边天!》进去一看,2025,泰州中考800+成绩,共计12名,其中兴化市共计4所学校,6名同学取得800+。 兴化的学生,撑起了泰州中考半边天!小兴却持不同观点,我认为这是小概率偶然事件,不值得宣扬,要是统计750分以上人数,或者780分以上人数占比,兴化还能占优势吗?
小兴认为兴化部分学校、特别是部分民办学校,比如去年中考最高分在他们学校,就宣传炒作“中考状元“在他们学校,今年第一名不在他们学校,就宣传某分数段的考生他们学校最多,这是把“经”念歪了,突出了“尖子”,缺忽视了“大多数”;突出了学校名气,忽视了教育内涵;突出了考试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有网友评论,说再优秀也是别人家的孩子,这句感叹,道出了许多兴化家长的复杂心绪。羡慕他人佳绩的同时,更折射出家长心中的焦虑。 小兴认为要正视问题,今年兴化市中考报名人数为11114人,普高招生计划7638人,普通高中录取率约为68.7%。把民办高中都去掉,安丰高中571分也是全泰州三市三区托底的分数最低的公办高中。别的区县没有或者只有1所民办高中,但是兴化由两所民办高中,兴化这两所民办高中招生计划数达到了1600多人。这1600多人的分数基本在460-570之间,这分数在其他区县只能上职中。再看看隔壁的姜堰,中考考生6333人,普高招生计划4416人,比例在69.7%,和兴化相差不大,但是姜堰的托底高中分数线是590.5分。等于说兴化市考生前位次在前70%的托底分数在460分左右,而姜堰区的考生前位次在前70%的托底分数在590分左右,都是前70%,相差了130分左右。差距大家自己看。看平均分是最准的,但是各区县平均分没有公布,只能根据已有数据分析。兴化相当一部分普高生(尤其是民办生和公办中末段生)的起跑线,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他们未来要弥补这130分代表的差距,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努力,成功率也必然受到影响。
数据不会说谎,除了要提升“优秀率”,更要提升“基础厚度”的差距。它要求我们痛定思痛,不仅要关注有多少孩子能上高中(数量),更要关注他们是以什么样的基础进入高中(质量),以及未来在更高层次的竞争中能走多远(可持续性)。补齐这130分的“基础厚度”短板,是振兴兴化教育无法回避的核心课题。兴化距离撑起泰州中考”半边天“的差距还有多远?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