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讲易易经中的智慧 《周易》位于《四书五经》的五经之首,可以看出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有人曾经说过:“四书易懂,五经难懂。”而孔子又是晚年才喜易,可知《周易》并非一般的教条之书。《周易》整部书都是在讲宇宙人生、天地人,讲探索宇宙、大自然、生命的奥秘,强调要“道济天下”,要积极入世,积极参加社会工作,面对困难,要善于面对,而不是回避,逃离现实。
张成
《周易》共有六十四卦,对人生似乎情有独钟,有十个卦都在专门讲述人生、启迪人生。 这十个卦分别从各自角度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处乱不惊。“要中正,不偏不倚。”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环。夬卦说:“中行无咎”,突出中行是决断的原则,意思就是说只要注意时时守中庸之道,就不会遭灾祸,中正即正位,正直,正义,这是《周易》强调的处世准则。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某些人处事不当,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处事的度的问题。要么一意孤行,要么无所适从。中正之道,既代表着方法的正确,也标志着思想品德的正确,因为一个人要德正才能行正,也就是说人正直,处事才正直。 《说文解字》曰:“卵,孚也。一曰信也。”孚的含义就是信用,信义,诚信。《易经·杂卦》也说:“中孚,信也”,都是指中孚讲的是信用,这是《周易》重要的处世哲学。当今社会,“不与陌生人说话”成为了一种潮流,从小我们就被家长教育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虽然这样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对安全。但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利于人与人间互助互爱,更不利于社会和谐。“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从殷商开始,我国就很重视礼,而周更是重视“礼”的时代,孔子最崇拜周礼,赞扬周礼最文明。他曾经说:“郁郁文乎周礼,吾以周”。孔子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要恢复周礼。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社会,这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重要环节。我们现在对“礼”的分工很专业了,有礼宾、礼服、礼节、礼貌、礼仪等等。一个不讲礼的人是不会被尊重的,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张成
变是《周易》的主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的是穷通时就必须改变,这就叫变易。千万不要死守着所谓的原则、制度、观念等不放。“一根树上吊死”,钻到死胡同里就要想办法退出,切忌不要硬碰,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道理。仁义是《周易》人生哲理的核心,“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就是强调仁义是做人之根本。 什么是仁?《周易》说:“守仁曰仁”,就是说正守其本位,不谋夺非位,叫做仁。 什么是义?《周易》说:“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就是说不能贪财,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谓之义。《周易》的义利观是义重于利,这对后代影响很大,尤其对儒家的义重于利有很大影响。当然,时下也有一种观点,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切以利为重,至于义则是利的附属品,这种观点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演绎出“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笑贫不笑娼”的丑恶思想,如果任由这种观点蔓延,什么廉耻、正义、友爱统统都会被抛到九霄之外。 《周易》中提出善德,主张积累,行善是一种美德。积善,是什么意思?善是与恶相对的,善者,良也,好也。积善就是要做好事,不能做恶事。评价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就是要看他做好事还是做坏事。 什么是好事?好事就是对他人有益的事。反之,坏事是对他人不利的事。而《周易》的积善观对《孟子》的性善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孟子著名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就突出了人性本善之意。 在《周易》里,尚中思想被置于最高位置。夬卦九五爻辞曰:“苋陆夬夬中行,无咎。”“中行”指九五爻居于上卦中位,行中道,所以无咎。所以“中”是《周易》的至上追求。劳思光说:“就‘中’观念讲,则是与‘变化’观念相配者。就各状态(无论是人生历程或宇宙历程)之相续而论,有变化观念出现。但分别就每一状态论,则每一状态中又皆有一个可供选择之“中”。与‘变化’观念比观,‘中’观念即含有‘变中不变’之义。盖无论各状态如何变易不息,每一状态中皆有‘中’在。此‘中’被视为得正,故为‘吉’。
张成
《周易》对“中”的理解,与孔、孟、《中庸》在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中”的本意不是折中,而是“无过无不及”之“中”,而这个是否过或不及的标准,就是天地万物自然的理则,就是天道;而儒家向来讲求推天道以尽人事,所以遵循天道,尚中守中,便是人道。 在《周易》里,“中”并非是抽象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处于流变状态之中。在《周易》看来,每个人都是处于大宇宙生生不息之流转、社会人生无穷之变迁的背景之下,宇宙及社会的时、空、物三要素结合起来,对人构成了“遇”的意义。既然宇宙万有一种“时”的存在,它们的变化都是在特定的“时”之下的,那么,作为万事万物最佳呈现状态的“中”亦是“时之中”。 因此,对人而言,人们在当下所居之人文分位上,要想达到“中”,就必须秉持“时”的理念,做到如艮卦《彖传》所说的“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使自身刚健奋勉,既要契合于每一时点或时段,又能偕时不断向前推进,才能“其道光明”。所以乾卦九三爻《文言》有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只有应时行其刚健奋勉的大有为精神,并随时通权达变,才能达到“中”的境界。 张成讲易易经中的智慧知识根据张成老师喜马拉雅FM易经应用智慧内容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