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易经入门知识 易经传承千年是先贤智慧的结晶在初学易经的时候大多数朋友都感觉晦涩难懂,下面就简述讲讲易经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易经。 古有三易 在古代有三易之说,一:夏代称为《连山易》,二:殷商时期就称为《归藏易》,三:周代就称为《周易》。 先天八卦 最早的八卦是伏羲氏所发明的,当时伏羲氏在大汶口做部落酋长的时候,他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观山川之形,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为基础,而画八卦,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先天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学习易经入门知识
太极 “易有太极”,这个太极就是太极图,太极拳也就是从太极图这儿来的。太极,就是一种循环无端,两条鱼,一个阴鱼,一个阳鱼,这就是《易经》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天地,也就是男女。“两仪生四象”,现在讲的四象,不是讲老阳老阴、少阳少阴,是讲“金、木、水、火”这四象,因为金木水火禀天地而有,所以两仪生四象,就生出金木水火了。怎么不说土呢?因为土旺于四季,这个土是与四象和合的。所以在一年之中,木旺于春,火旺于夏,金旺于秋,水旺于冬,土旺于四季。土也帮着木,也帮着火,也帮着水,也帮着金,它是旺于四季的,四季都有土。所以这是四象的道理。 后天八卦-六十四卦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羑里,在囚禁的时间里周文王把伏羲先天八卦,重新加以排列,演绎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其子周公再为三百八十四爻写了爻辞,所以叫《周易》,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离中虚、坎中满这是八卦,每一卦又变成八卦,八八就是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是天地间秘密的数理,乃至于现在的电脑都是由八卦和《周易》数理生出来的。《周易》就是周文王把伏羲先天八卦详细加以说明,以后到了春秋时代,孔子又重新整理,加上〈系辞〉,就是卦最要紧的注解。
学习易经入门知识
易传 《易传》是阐释《周易》本经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诠释经文大义,似本经之羽翼,故汉人形象的称之为《十翼》。 《彖传》(上下):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彖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传》(上下):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大象传》运用象征手法,号召人们会通天人、法天正己;《小象传》号召人们尊时守位、知常明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 《文言传》: 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乾·坤》和《象·乾·坤》的基础上对卦德进行详细阐释(启蒙学人如何多层面观卦之“德道”)。 《系辞传》(上下): 分为上下两篇,主要发掘、申说经文要领(哲学总纲),诠释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 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全面阐释八卦性质与所代表的物象、人伦,是《彖》、《象》的基础。 《序卦传》: 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总目录),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因关系。前半段由《乾》至《离》共三十卦,以“物象说”解释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以“人伦说”解释人事(侧重阐明矛盾的同一性)。 《杂卦传》: 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二十八队对综卦及八个错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 学习易经入门知识内容根据张成老师喜马拉雅FM易经应用智慧内容整理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