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论坛

  • 0523-8282 8008
  • 风雨兼程十八载,一路高歌写辉煌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32824|回复: 4

路遥的《人生》,未来的《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1 15: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路遥的《人生》是当代文学经典。

  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德顺爷爷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5年,路遥的同乡凡川出版了《人生》续集《乾坤湾》。

  2017年,河南作家未来出版了《人生》续集《变》。

  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人生经历设计高加林的人生的。

  凡川和路遥见过面,当年《人生》中的一些段落他都可以背诵。

  未来说他的每部小说几乎都酝酿了十年。

  《变》里,作者把《人生》中巧珍谈猪娃的情节展开了。《人生》中高加林听到巧珍谈猪娃,嫌烦,叫她喝水!《变》里巧珍成了养猪专业户,高加林到巧珍家买猪娃。

  《人生》里,马占胜下了高加林民办教师,之后拍马屁帮高加林到县里工作,然后高加林因为“走后门”参加工作被揭发,又被退回农村。

  《变》里,高加林从省报副总编位置调回家乡做副县长,马占胜还是劳动局副局长,又露出了谄媚的笑容。

  还没看完。

  喜欢路遥《人生》的朋友,可以读一读凡川的《乾坤湾》,未来的《变》。

  凡川通琴棋书画,他笔下的高加林也通琴棋书画,最后还靠画宣传画得到领导赏识,又走上了教育岗位,还做了校长。

  未来当过兵,做过“铁军”记者。他笔下的高加林也当过兵,具有*****气质,不怕苦,不拍累,凭个人努力做到省报副总编,然后回家乡做副县长。

  《变》圆了路遥的从政梦。路遥是从政无门了才专情于文学的。

  路遥去世多年以后,还有作家续写他的《人生》,可见路遥作品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大!

  喜欢路遥《人生》的读者,还在阅读《人生》续集《乾坤湾》,《变》,可见路遥作品的魅力!

  第一章,第一段的描写并不矛盾。

  未来的《变》是接着路遥的《人生》写的。

  高加林吃不香睡不着,是因为在《人生》里,张克南妈妈因为他抢了儿子的恋人黄亚萍,就举报他。于是他被清除出记者队伍,回老家了。

  起初他的民办教师被马占胜这个马屁精下了,是因为村支书高明楼的儿子高三星高中毕业了,需要这个工作。马占胜是公社教育专干,自然帮村支书高明楼这个忙。

  后来,马占胜调到县里做劳动局副局长了。但是,不久之后高加林的二叔高玉智从新疆部队上转业到地区劳动局做劳动局长,是马占胜的上级。

  马占胜怕高加林举报他,就偷偷走后门让高加林进了县委大院,做报社记者。

  高加林进了县委大院之后,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又开始关注他了,因为他们比较有共同语言。

  在高加林高中毕业之后,回家种地期间,黄亚萍本来是和张克南处对象的。高加林做了记者,黄亚萍立即感觉张克南太庸俗了——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还是高加林高大,帅气,有理想,有抱负,是她理想的伴侣。

  现在,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是因为在《变》里,作者让他去参军了。

  要想理解未来的《变》里的某些细节,需要有阅读路遥《人生》的基础的。













上一篇:新源公司究竟要让我们等到何时?
下一篇:土地规划丙级资质该如何申请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3:4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未来的《变》里,路遥《人生》中的德顺爷爷到老了还在想着年轻时的相好——灵转。
        经过电视台一报道,发现灵转刚过世。但是灵转的孙子带来了奶奶的遗物——德顺送给灵转的扎巾。
        当年的红色已经洗得发白了。德顺爷爷在低声地哭。
        演播厅里缓缓地响起了《走西口》钢琴独奏……
IMG_20180322_122553.jpg
IMG_20180322_122607.jpg
IMG_20180322_122614.jpg
IMG_20180322_122632.jpg
IMG_20180322_122852.jpg
IMG_20180322_123445.jpg
IMG_20180322_123511.jpg
IMG_20180322_123839.jpg
IMG_20180322_1240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2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路遥小说《人生》里,德顺爷爷赶着驴拉的架子车,载着高加林和刘巧珍一起进城拉茅粪。
  
  架子车行驶在村对面的简易公路上。德顺爷爷唱起了信天游,讲着他年青时和灵转相好的故事。
  
  巧珍说:“说不定灵转现在还活着?”
  
  “我死不了,她就活着!她一辈子都揣在我心里……”
  
  德顺爷爷经常开导高加林,教他做人的道理,鼓励他面对困难不要畏惧。
  
  如果说高加林就是现实中的路遥,那么德顺爷爷就是现实中的柳青。路遥视柳青为他的文学教父,高加林也把德顺爷爷当作自己的人生导师。
  
  在未来的《变》里,德顺爷爷八十多岁了还忘不了自己年青时的相好——灵转。他请高加林帮他寻找初恋。
  
  虽然最后没有找到灵转本人——她刚刚过世,但是灵转的孙子带来了一个木漆盒子,盒子里装着一条当年德顺送给灵转的红扎巾。尽管经历半个多世纪,这条红扎巾已经变得发白了,但是德顺爷爷看到自己的定情物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低声地哭泣……
  
  德顺爷爷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一生只爱灵转一个人。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路遥的《人生》里,高加林在面对黄亚萍的爱情暗示之后,开始动摇了对刘巧珍的爱情。刘巧珍到县委大院来看他。他送她回去的时候,给她买了一条红丝巾。
  
  在大马河桥头,当年她等他卖馍回来的地方,高加林从挎包里取出那条红丝巾,给巧珍拢在头上。
  
  现实中路遥的初恋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北京知青。她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因此路遥也偏爱红色。
  
  《人生》里,高加林给刘巧珍送红丝巾,是高加林在祭奠自己的初恋——他在黄亚萍的火热的攻势下被俘虏了。同时,这也是路遥对自己初恋的祭奠,他爱他的林妹妹,可是他的爱情鸟却自由自在地飞走了……
  
  《人生》里的高加林是因为自己活高了,想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才不得不舍弃淳朴善良的刘巧珍的。
  
  现实中的路遥却像《变》里的德顺爷爷一样专情。他临死也忘不了他的初恋。尽管她在他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舍弃了他,但是他从不埋怨她。他的心中只有她的好。
  
  木漆盒子里的褪了色的红丝巾,就是路遥的《人生》。
  
  在追悼会上,我们常常会听到“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
  
  路遥的《人生》就是真实的“化悲痛为力量”之后的杰作!
  
  在《人生》里,刘巧珍是一个弱者的形象。她被高加林无情地抛弃了,然后草率地把自己嫁给了马栓。
  
  大多读者都希望淳朴善良的巧珍“好人有好报”。能够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未来的《变》里,刘巧珍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成了三合集团的董事长,成了人大代表。她带着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还为村里建了小学,初中。
  
  刘巧珍由一个弱女子变成了女强人。她善良依旧,心里却总是装着父老乡亲,成了农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我们为巧珍的成功而感到高兴。
  
  高加林在经历了人生的坎坷之后,在《变》里又到部队锻炼了五年。后来他选择了退伍,重新回到了高家村,又回到了人生的起点。
  
  《人生》里,高加林当上了县报记者之后,刘巧珍到县委大院去看望他,提到他家老母猪下了十二个猪娃。高加林一脸的不耐烦,叫巧珍快别说了。
  
  《变》里,退伍之后的高加林却尴尬地到巧珍家买猪娃。当然,他没好意思开口,还是马栓偷偷给他送回来的。
  
  这真是戏剧性的一幕。农民进城不能忘本!猪,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可金贵呢!猪,可以给人们提供肥料,可以卖钱补贴家用,可以提供新鲜的猪肉,也可以成就刘巧珍这样的肯吃苦,有干劲的农民企业家。
  
  高加林经过部队的生活锤炼之后,意志更加坚强了,处事更加稳重了。他脚踏实地搞创作,后来又做了记者,接着做了省报的副总编。
  
  他的成功得力于他的文笔。在《人生》里。报道南马河抗洪,他写了《只要有人在,大灾也不怕》,一炮走红。在《变》里,高加林还是因为报道抗洪被领导看重。这次他写了《战胜水灾的钢铁战士》。
  
  部队首长给他送了锦旗“献给最优秀的记者——高加林”。他顺利成了报社的高级记者,不久就成了副总编。
  
  这里有个巧合。《变》里高加林到家乡担任挂职副县长。现实中的路遥当时是“县革委会副主任”,也是个副县长。
  
  现实中,路遥是因为从政无门才专情与文学的。因此给读者留下了《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两部不朽的作品。
  
  《变》里,高加林可谓是文学、政治双丰收。他成了报社副总编之后,又出版了长篇小说《网》。不久就被安排到家乡担任挂职副县长。
  
  高加林的《网》经过广播连播,传到了千家万户。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这时候黄亚萍给他打来电话,想叙叙旧情。高加林理智地拒绝了。
  
  这和路遥的经历有点相似。1980年,路遥发表了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不久,又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路遥到北京领奖。刚到下榻的旅馆,就接到了一个陌生女人的电话。
  
  “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一个熟悉的老朋友。”
  
  透过窗户,他发现电话亭里有个穿红风衣的女人。他扔下电话,疯了一样地冲下楼。原来,来电的是他的初恋。
  
  她说曾到过西安,在他家居住的楼下徘徊。但是没有勇气去询问他家的房间号,没有勇气去叩响那扇门。
  
  路遥说哪家阳台上没有花草,那就是他的家。等有一天,他老了,心静下来了,再去侍弄花草。
  
  可惜他还没等到老就匆匆地走了。他的生命定格在了42岁。这也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祝愿他对初恋的爱像花草一样长青!
  
  《人生》是一部大书,生活却一直在《变》。无论路遥程远,都要相信未来!
  
  未来的《变》是路遥《人生》的完美对接,是新时代的一支励志战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4 21: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叶咏梅对原著做了必要的处理
  
  叶咏梅也是陕北知青,曾与路遥先后在《延河》杂志社实习。1975年,在《延河》编辑部的小院里,她第一次见到路遥,个子不高,敦实,有点驼背,典型的陕北汉子。之后的多年,虽然同样身处文化圈,但没什么交流。
  
  1980年代初,叶咏梅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频道做一档“长篇连播”的节目,以广播的方式向大众推送最新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1987年春的一天,在12路无轨电车上,叶咏梅偶遇了路遥。他正在写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身体受到很大的损害,作品得不到承认,精神上也显得有点灰心。两人寒暄时,路遥提起了他正在写的小说。
  
  叶咏梅问他写得怎样,路遥很平静地回答,“你自己去看”。叶咏梅很快从文联出版公司拿到了《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的样书,飞快看完。
  
  “他描写的就是我插队的那片土地,情节就勾动你,人物命运就勾动你,写得特别真实,生活气息特别浓。我是一目十行,觉得这部作品真好。”叶咏梅对记者说。
  
  叶咏梅下意识地开始考虑由谁来播出此部小说。正好曾有过合作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导演李野墨打来电话。叶咏梅征询了他的意见。
  
  李野墨连夜看完小说,给叶咏梅写了一封信,讲了自己这几年去陕北拍片的感受,“一提起那片土地,那群人,我心里头就翻腾……”
  
  在最后呈现出的播音里,李野墨除了一人演绎多个角色,并根据每个角色的成长赋予微妙的声音变化外,还演唱了粗犷、深沉的信天游歌曲。这些带有浓烈陕北风味的歌曲游走在故事之中,深刻地撞击了人的心灵。
  
  1988年3月27日中午12点半,《平凡的世界》正式开始广播。
  
  “在陕西大院里,路遥专门拿着收音机,每天在地上一窝,一躺,就在那里听广播,那给路遥极大的精神上的支持。”白描回忆。
  
  6月1日,路遥来到北京,给叶咏梅送来第三部的小说稿。那里已经堆积了近两千封观众来信。这是迄今为止,“长篇连播”开播以来,收到的最多的观众来信。叶咏梅在播音间对他进行了采访。路遥的嗓音低沉、有点沙哑,带着浓厚的陕北口音。
  
  《平凡的世界》每天中午十二点半准时播出,持续了四个多月。然后又在边远地区云南、新疆,以及陕西的省台重播。
  
  曾有人言,叶咏梅对原著冗长繁复的叙述作了大量删减,才使小说最后以轻灵的姿态飞向大众,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播出效果。叶咏梅坦言,对繁冗的景物描写确实作过少量删减,但主要是根据播出需要,对小说的节奏作了一些必要的广播化处理。
  
  “比如悬念在什么地方,我就断在这了。下集我就从这儿接着说,或者从前面找补回来一两句。”叶咏梅回应。
  
  叶咏梅和李野墨在叶家宴请了路遥。她在市场买了很多鸡、叉烧肉,弄了一桌。她没有察觉路遥的身体已经亮红灯,只是发现他对吃饭没兴趣。叶咏梅最后给他下了一碗西红柿鸡蛋挂面。
  
  1991年3月,茅盾文学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时,受邀出席的叶咏梅见到了评委、老评论家蔡葵。叶咏梅记得,蔡葵一见面就说,小叶,你们这次广播可是功不可没,好多评委都是听着你们的广播才知道《平凡的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礼》这两部小说的。
  
  “可能正好两部都是由我负责播出,他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我当时觉得特自豪。”叶咏梅说。
  
  时任《中国作协》杂志(与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同属作协系统)的副主编雷达与评委们相熟,他记得,小说被广播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评委们对小说的价值判断。
  
  而81岁高龄的蔡葵本人则在电话里回应,“是有影响,但并不太大”。
  
  本楼文字是转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4 21: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魏清海叶永梅.jpg 叶永梅题词.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