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沟地处里下河北部,以前,整个小镇四面环水,象飘浮在水上的一片荷叶,所以有“荷叶镇”之称。每当夏季来临,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藕塘里,碧绿的荷叶衬托着盛开的粉红、白色的荷花,给炎热的夏天多了一份清凉,给夏天的水乡增添了一份诗情画意。立秋前后,随着花香藕陆续上市,酒店里的酒席上,居民的饭桌上就多了一道新鲜的时令传统菜——藕夹子。
“藕夹子”是沙沟的方言,在维扬菜系中它叫“藕合”,藕是“偶”的谐音,偶即成双作对,合即和合如意,夹子是“有子”的一种说法,寓意很吉祥。上年纪的老年人则戏称藕夹子为“银洋钱”,是因为藕夹子外形圆中有孔,形状很象古时的钱币。出锅的藕夹子色泽金黄,吃起来咸淡适中油而不腻、酥脆可口藕香浓郁。逢年过节,镇上人家都要做上一篮子藕夹子,除自家食用外还馈赠亲朋好友,成为一道闻名遐迩的传统特色菜肴。
制作藕夹子,选用直径在 6公分左右的藕段,除去藕节,去皮后洗净开始切片。切片非常讲究,要求厚薄均匀,一只藕夹由两片组成,两片之间不能分离,仅留8毫米的连接,每片的厚度要控制在4毫米左右,这就要求厨师的刀工要好。接着是制作肉馅,肉馅选用精肉剁成肉泥加上细猪油渣,并加入生姜、葱、盐、味精等,充分搅拌均匀备用。再下来要把加工好的肉馅用手从藕夹的开口处填塞进去,最后将塞满肉馅的藕片蘸满面粉糊,放入烧开的油锅中煎炸而成。
河藕为睡莲科,据医书上介绍:河藕味甘性平,有开胃健脾、清热散瘀之功效,是集食用和药用为一体的植物。用藕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藕夹子作为一道名菜肴在供人们食用的同时,也相应起到了一定的保健作用。每当我品尝藕夹子的时侯总在感叹,当初先做第一个藕夹子的先人真是了不起,他给我们后人传下这道既实用又保健的美菜,实在是妙不可言。
藕夹子的历史我们已无法考证,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却对我们启发颇深。传说古时石梁镇上有一藕农靠长藕、卖熟藕为生,尽管他终年辛勤劳动,一年下来所剩无几,只能勉强糊口度日。他想改变穷困,连做梦都在想怎样富起来。有一天,他劳累困了,随手在藕堆旁铺上几张荷叶就睡着了。梦乡中,一个白发老人飘飘然然向他走来,老人和蔼地对他说:你呀,守着金山却富不起来。藕农问老人此话怎讲,老人说着随手拿起一支藕,右手一挥以手当刀,一片片厚薄均匀的藕片从老人手边滑落,藕片掉在地顿时变成一堆光闪闪的金钱。藕农看呆了,他捧起一捧金钱,谁知金钱到了他手里又变成了藕片,藕农问老人这是怎么一回事,老人说金钱不是容易得来的,要通过自已的劳动才能真正得到。藕家连忙跪下请老人赐教,老人扶起藕农教了他制作藕夹子的方法,说完就不见人影了。藕农醒来后,按老人教的方法,制作出香脆酥口的藕夹子,送给乡亲们品尝,大家赞不绝口人人称好,后来藕农干脆开了一家饭馆,以藕夹子为当家菜肴,生意很红火,自然他的日子也一天天富了起来。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确有不少家乡人身怀制作藕夹子的技艺走南闯北,在许多大中城市的菜场现做现卖“藕夹子”,靠着自已辛勤劳动,他们中有不少人已脱贫致富,片片藕夹子象滚滚财源为他们铺开了一条金光闪闪的小康路,演绎了一段现代版的昔日神话。
秋天是新藕上市的季节,也是品尝藕夹子的最佳时侯。特别是中秋节前,镇上家家户户都做藕夹子,霎时,小镇上空到处都飘弥着莲藕的清香。这段时期内,你若来到水乡沙沟,乘一叶小舟,荡漾在波光鳞鳞的湖面上,尽情饱览过美丽的湖光水色后,再来到座落在麻石街上的老街酒楼,临窗俯瞰,近处是鳞次栉比青砖黛瓦的古民居群,眺望远处是绿色起伏的芦苇荡,坐在那古色古香的八仙桌上,一边品尝用出水鲜的藕段制做的藕夹子,一边听满是胡茬的老厨师讲述藕夹子的传说,你定会觉得大饱口福、眼福、耳福,由衷感叹不虚此行。
转自兴化论坛 |
|